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尊敬的任法融大师,梁德华主席,周和来秘书长,樊光春教授,任宗权道长,各位嘉宾,各位同道大德:
因参加另外一项活动,时间安排上有冲突,不能亲临本次大会聆听教诲,共襄盛举,非常遗憾!不得已,以书面方式作浅略发言,敬请大家原谅!
在祖庭龙门洞举办2015届道教高功音乐实习班拨职大典,同时举办纪念王嗣林大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如果用意义重大来作形容的话,那么,我更愿意说,这是灵性、悟性的回归。恭对天颜,沐浴神恩,感念祖师崇高智慧,缅怀先师无量功德,更非意义重大可以言表。
于是,我们意会、感应着玄妙。
道教秉持皈依于道经师三宝,具体行为上,朴素的尊师重道,可理解为三皈依的实际践行。稍将其内涵与外延略作扩展,尊师重道,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尊重,对传统的尊重。
回顾当代历史,历经文革十年浩劫,道教几近绝迹于世尘,正是因为有像王嗣林道长这一辈固守信念的先师大德,在非常时期,克服困难,忍受艰苦,保护经书科本,默习科仪道法,才使得我们道教历经劫难后,仍能浴火重生,传统得以传承,道脉得以延续。当我们感叹不幸中之万幸时,更加感恩于王嗣林等一代先师,为恢复道教传统,重整宫观道场,栽培道教人才而建立的丰功伟德!为他们对信仰的坚定守望而肃然起敬!
如今,道教文化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方兴未艾,以往不太被人们知晓的冷门变成为热点,道学研究俨然成为一门显学,成就斐然,硕果累累。以道教音乐研究为例,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配合老一辈道长不失时机地口传亲授,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存了一些道教经忏音乐的珍贵资料,为传统道教文化的恢复与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道教宗教特色之根本和核心,是道教科仪法事,而科仪法事的施展,又在于执法道人的内功外法。过往的研究经验让我们认识到,不重视道教科仪及其道场环境与道教音乐关系的了解,不重视个体道人及其传承关系的观察,道教音乐的研究既不全面,也很难深入。我们知道,王嗣林道长不仅在十年浩劫期间有勇有谋地进行道教经书、文物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文革结束后,王道长首先重视的是率先在龙门洞、楼观台、玉泉院、八仙宫等主要宫观主持和恢复经忏科仪活动,并于1982年首次在玉泉院举办经忏学习班,将自己珍藏的全真高功秘籍及科本让学员们相互传抄。其后又先后在楼观台、龙门洞等地举办了经忏学习班,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陕西道教界培养了许多斋醮科仪方面的人才,特别是,王道长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的全真高功秘籍和科仪经书,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恢复和传承,发挥了直接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道长保存的《皇经》、《皇忏》、《早晚功课经》、《三官经》、《北斗经》、《老子八十一化》、及《三乘纪要》等经书的大量影印和传抄,令西北各地道观科仪有了授受之本而更为正统规范。由任宗权道长主持的一年一度的高功经忏音乐学习班,可以说,是受王嗣林道长举办经忏学习班之引导、启示的延续。回到先师故里举行拨职仪式,我们仿佛看到了先师的身影。更令人欣慰的是,先师崇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纪念先师的座谈会,令人真切地感受到,先师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珍贵资料、身体力行传授下来的科本仪范,以及培养出来的后辈人才,不仅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也是一些可供我们深入研究的学术课题。因此,在我看来,对先师最大的尊敬,就是报以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为此,我们将继续奋发努力!
谢谢各位!
本文作者:刘红博士,原文为2015年8月宝鸡龙门洞召开纪念王嗣林大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道教之音专稿。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