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近世以降,道教之衰微有目共睹,令人扼腕。究其原因,精英性道门人士的匮乏,乃是关键所在。在一百多年来古今中西文明的相遇、碰撞与交流过程中,华夏传统宗教或受冲击,或得新生,其重要的分判在于是否回应社会历史变革而产生深具影响的宗教领袖。以佛、道教来说,均同样受到欧风美雨的冲击,但佛教痛定思痛,自护法居士而至于僧伽大德,出现了一批佛门领袖撑起如来家业之大事;而道教的反应似乎迟钝而缓滞,既未重视接续人才之培养,更鲜见发扬太上教法之著名高道领袖应世。相比较于六朝道教的宗师辈出,宋元道教的群真弘法,近代玄门领袖大师的匮乏直接导致了道教在中国社会影响力的急剧退化。值退无可退之时,就需要当代关心道教前途的人士,来共同研究道教领袖尤其是青年领袖的栽培问题。本人深感道祖洪恩,谨就未来道教青年领袖之培养,略献刍荛之见:
一、角色定位。道教是三清祖师对十方众生回归于道的教诲,华夏文明血统深刻渗透着大道的指引。数千年来,道教之精神烛照本心、洞耀真性,道士也自然成为中国人知天合道的灵魂导师。道教之学向来门槛较高,世人入道后虽道性平等但修为有别,其上乘精英之言行举止、品德文章,尤其会对整个道门产生巨大的辐射和推动作用。道教领袖必须由精英群体充任,当是ldquo;深怀虔诚信仰,具备上善之德,通晓三洞经藏,明了世界大势rdquo;的特殊人物。依先圣教诲之意,领袖乃为帅才,非限百里驱使,需具天下之格局气度。未来道教界的青年领袖,非有虔诚信仰不足以感格神真,非有上善大德不足以发挥道炁,非有经义素养不足以申明文化,非有世界眼光不足以四海弘道。故青年领袖均是一时一地之玄门翘楚,以宿世仙根兼今世道行,应东方生发之青气,足以开拓新时代道教发展的神圣疆土。
二、教育方案。道教青年领袖之栽培,有不可为之处,亦有可为之处。不可为者,其道心气宇、智慧根性乃昊天成之,非关人力,故道门前辈只须四处留心此等仙家种子以简拔在侧。可为者,需量身打造系统完备之领袖教育方案。先达云:ldquo;未有神仙不读书rdquo;。观古来道门领袖如张天师、陶真人、重阳教主者,皆幼读诗书,先儒后道,方可圆融天人而显教。故培养道教青年领袖,当先引其遍览古今东西之学问大略,非求为专门学者,特为造就博大视野。次延请明眼宗匠,导其深研道门经藏,举凡洞辅诸类,当得其大要,亦有自家安身立命之经籍。此所谓穷玄理之事。复礼聘名家炼师,教以玄门动静二功之法,百般锤炼,固其本元。如能上窥至道妙境,则一得永得;其不能者,亦可有应付领袖工作之道功,待归隐仙山再了生死大事,此所谓尽性命之事。再组织其参访天下洞府,调查社会实情,庶不废实践之功,此所谓打尘劳之事。
三、环境营造。自来宗教领袖之树立,内则充实道行,外则普具善缘。故道门当为未来道教青年领袖,营造成长之良好环境。具体而言,有顺、逆二境:顺则供养充足,关爱保护,有前辈高真之不断指授,有同辈道友之砥砺切磋,更有优秀平台以施展才干,此所谓如鱼得水之法;逆则伐毛洗髓,于天地大炉中敲打锻炼,以物欲险境试其道心,以灾厄困苦验其精诚,待深察世事,洞观得失,即能将气质精神打磨至圆坨坨光灼灼,此所谓置死地而后生之法。以上二法交相经历,不偏一边,则得其中道,太和之气油然而生,领袖根基从此具备。至于日后崭露头角,成龙成虎,则任其方便。
道教青年领袖之栽培,既费千辛万苦之力,其数量亦为稀少,故必负有绝大使命。神州大地自荒蛮蒙昧走向文明有序,皆不离大道开化,青年领袖必于新时代以新模式继续此伟大开化。试将其使命概括为如下二十四字:ldquo;为本命修玄法,为众生脱尘劳,为仙真继绝学,为天下兴大道。rdquo;道教之思维在于身国同构,以人知天,以身体道。故青年领袖首先为社会大众树立修持有道之典范,发扬性命了证之玄风。继而借此得道之身,广度有缘众生,尤其当注重用现时代之方法阐发古老道教之文化精义,以期教育人心,美善社会。青年领袖出入红尘,不忘修真,则复可于学问上再作精研,著述高论,以日新精神将道门学问传承光大。如此,则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全,方可于来日凝聚磅礴气势,兴大道于天下,扬圣教于十方!
附:延伸讨论的问题:
1、近代以来,道门中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宗教领袖较为稀少,其原因何在?
2、青年道教领袖与其它年龄段的道教领袖,在角色定位上有何异同之处?
3、青年领袖教育方案之落实,主要依托道教学院、宫观庙宇还是社会学府?
4、培养造就道教青年领袖,最大的阻力和困难可能是什么?
5、道门的青年领袖如何与其它宗教的青年领袖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注:本文为作者2015年7月2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及蓬瀛仙馆合办的ldquo;当代道教文化发展的挑战与未来rdquo;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