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兰州道教的历史面貌及现状概述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道教形成于东汉,魏晋时期传到甘肃陇东地区,后渐西传。三国魏文帝咸熙三年(265年),甘肃狄道(今临洮)城东北东山北麓建有道教太平观。十六国时期,陇西安阳有道士王嘉隐居于东阳谷修炼,受业弟子数百人。唐代,道教被官方定为正统宗教,陇东、陇南等地道教已显兴盛,榆中兴隆山建有道观。

宋代,统治者以崇道著称,道教在兰州已有所发展。兰州云峰寺改建为九阳观,新建玄妙观(后改名东华观)、城隍祠,兴隆山已是道教名山,人称洞天福地,兰郡之胜境。南宋时,兰州属西夏、金统治,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有秦致通、李致享二人在榆中兴隆山结庐朝阳洞(后人称二仙洞),修真学道。金代,全真派著名道士丘处机在龙门山(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修道七年(1180-1186年),曾云游甘肃,收授弟子,对甘肃道教的传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宋元之际,道教派别分化繁衍,新派纷纷出现。元代,全真道龙门派和嵛山派在陇东、陇南最为兴盛。时兰州盛行正一道,建关帝庙,兴隆山也修建一批宫观。

明代,执政者崇信道教,兰州道教有较大发展。全真道支派著名道士张三丰见重于朱元璋父子。朱元璋十四子肃庄王朱瑛镇守甘肃,笃信道教,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在兰州城西华林山麓宋九阳观旧址上,修建金天观,延请武当山玉虚宫真人、张三丰弟子孙碧云为金天观第一代住持。张三丰云游甘肃时,曾过往兰州,传道行医。孙碧云广涉道家经籍,兼融儒、释,住持金天观,接引徒众,讲经论道,传播崇尚清虚自然的教旨教义;又主张道士蓄发出家,住庵修炼,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严格道教丛林规矩,启兰州道教之新风。于是全真派在兰州,以金天观为中心,有较大发展。其时,正一道仍颇盛行。金天观之外,朱瑛还建凝熙观(雷祖庙)、斗母宫、天齐庙、太乙延庆宫等,延火居道士住持。有明一代,驻兰州的几位藩王均为道教信徒,自起道名法号,常率官员设坛建醮。在当政者的倡导下,兰州修缮宫观之风蔚起,玄妙观、城隍庙、兴隆山道观,分别在宣德、嘉靖、万历年间修葺一新,兰州道教极一时之盛。

清代提倡佛教,兰州道教虽一度衰微,后又兴盛。金天观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延聘崂山全真嵛山派道士、凉州(今武威)马榆山人王性叵为金天观第九代住持。从此,嵛山派传播于兰州。

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有全真龙门派道士刘一明(1733-1821年,山西曲沃人),云游至金县(今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见山上道观大多毁于明末战乱,道士星散,人迹罕至,但山景幽静,五峰罗列,气象不凡,乃结庐于栖云峰山腰一石洞(自在石窝)中,精研道学,潜心著述,并行医募化,与同道募集银资,重新修建宫观,招引徒众,讲经论道,置地垦荒以自养,经营35年,使兴隆山复为道教胜地。刘经常往来兰州,住金天观,阐讲《周易》、太极图,对兰州道教的传播和龙门派的发展,产生重要历史作用和影响。

有清一代,兰州著名道士代有人出,如刘一明、王性叵、赵丰谷、白云鹤。受其影响,全真嵛山派和龙门派分别以金天观和兴隆山为中心,都有所发展。正一道在民间信仰未衰,道教的祈祷、斋醮、风水、医卜等活动,成为民间习俗,始终在流传。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兰州城西北黄河滨的白马浪,由官绅倡议,新建白云观,奉祀道教上仙吕洞宾,亦称吕祖庙。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30余亩,成为兰州道教除金天观外的第二大宫观。在乾隆年间,兰州城隍庙因遭火灾而重修。同治间,兴隆山道观因战乱而遭破坏,被再次修葺增建。其他小庵庙亦有修葺者。

清末民初,受全国民主革命潮流的冲击,道教日见衰落之势。民国前期,兰州一些道观仍获得修葺。金天观经王静复、赵丰谷、李旭阳等道士募化修建一新,陇上名人张建为其撰写重修碑铭。民国八年(1919年),五泉山人刘尔炘募化筹款,对五泉山全面修缮扩建,伏羲殿、文昌宫、八卦台、太昊宫等修建一新。1929年,邓隆为《甘肃通志》编纂道教志。1942年,以西关火神庙为会址,成立兰州道教会,不久即被解散。民国中期以后,宫观大都为军阀政府和国民党驻军所占。金天观首当其冲,从1925年至1949年,先后有刘郁芬部队、陕军、东北军驻扎观内,继为省警察局、师管区占有,第八战区用作武器仓库、汽油库。1937年和1945年,白云观先后被国民党51军自卫队、军官大队和甘肃师管区司令部占驻,观内建筑、雕塑、壁画大多遭到破坏,道人宗教活动基本停止。抗日战争时期,兴隆山道观亦多被军队驻扎。其他道观,有的被用作警察所,有的被改作学校,有的年久失修而颓败。道教由此顿趋衰落,道人四散,唯信仰和符咒、斋醮活动仍行于市里民间。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兰州市有乾道人79人(一说115人),坤道23人,庵观22处,然多已破败不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宗教依法进行管理,兰州道教发生重大变化。

1951年3月,政府成立专门登记处,对兰州地区的道观、道人和有关道教团体登记入册,反动会道门均被取缔,道教宗教信仰受到保护。1952年,兰州市成立道教学习组,12月举办学习班,进行宗教政策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并组织道人参加社会活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兰州市道教界人士韩仙明,率领道众参加拥护和平签名和抗美援朝捐献运动。道教界的政治权利得到政府的保障,其宗教上层人士的代表在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得到安排。道人生活犹如往昔,一般可赖香火、道场收入维持,少数道观尚有房地租收入,有的道人兼行医治病。1952年,在兰州土地改革中,道观土地被征收分配,城内其他有些宫观,在城市建设中,或被单位借用,部分或全部被拆除。1956年,金天观作为十方丛林,仍保留老祖庙、玉皇殿、华祖殿及房舍十数间,供道人居住和群众香火地,其余所有地面及建筑由政府征用,修建工人文化宫,给予金天观补贴1200元,以照顾道人生活。同年,兰州市城市建设局经与白云观道人协商,将白云观改建为兰州市工人医院,保留吕祖殿及房舍5间为香火地,宫内道人开设中药铺一处,以补收入。其时,兰州有乾道40人,坤道19人,散居于金天观、金花庙、金山寺、祖师庙、圣母宫、杨家寺、吉祥观、药王洞、朝天观、五泉庙、志公庙等处。

1957年至1964年,兰州市组织宗教界人士学习,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与甘肃省道教界人士一起参加座谈会、学习会以及反封建斗争。会后,道教宫观内不再袭用原来的组织制度和宗教职称。金天观中医诊疗所与七里河中西医联合诊疗所合并为西园街道简易医院(后改为西园卫生院)。1958年,金天观道人厚理全创办道教印刷厂,解决道人(10人)生活困难。特别困难的道人可申请由民政部门给予救济。1963年,兰州有金天观道观一处,乾道28人,坤道16人。保留道观三处:金天观、白云观、金山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兰州道教获得新生。文革前住兰州道人20余人重返兰州。道教界有1人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清退宫观房产近5000平方米。首先开放金天观和白云观,后又开放兴隆山道观,圣母宫、西固区城隍庙。1980年先后恢复宗教活动。1982年,召开兰州市道教第一届代表会议,成立兰州市道教协会。从此,兰州市道教有了统一的宗教团体。1985年,甘肃省道教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兰州召开,正式成立甘肃省道教协会,会议通过《甘肃省道教协会章程》和有关决议,要求道众学习宗教政策,遵纪守法,爱国爱教,加强团结,搞好生产自养事业,保护文物古迹,收集整理道教史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兰州市道教协会成立后,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管理宫观教务,组织道众参加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1986年,与甘肃省道协共同举办道场,响应全国政协提出的倡仪,祈祷世界和平。每年清明节,组织道众去烈士陵园扫墓,并在白云观做追荐道场。1988年9月,兰州市道观负责人参加由省宗教局举办的道教界人士法制政策学习班,学习宪法、法律和宗教政策,参与讨论制定《甘肃省道教宫观爱国守法公约》。同年10月,兰州白云观成立管理委员会,举行吕祖大殿神像装修彩塑开光盛典,省宗教局及各宗教团体前来祝贺。举行七天道场,先后有5000余人参加,为新中国建立后兰州道教史上一大盛举。1990年4月,兰州市道教举行第三届代表会议,换届选举道协第三届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兰州市道教宫观管理暂行办法》,宫观管理和道人宗教生活步入健康轨道。作为宗教团体的道教协会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道教中上层人士代表分别参加甘肃省政协、兰州市政协和区政协,参与国事和社会活动。1980年以来兰州市道教界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兰州道教宫观,迭经兴废,至1982年后陆续开放宫观庙殿25处,完整道观所存无几,其中著名的有金天观、白云观、兴隆道观和西固城隍庙。其他宫观有:城关区:青白石小白云观、红泥沟活动点。七里河区:圣母宫、药王洞。西固区:城隍庙、玄女庙、天女庙、达川祖师殿、春阳宫、方神庙、土主庙、陈坪祖师殿、关帝庙、金花殿、圣母宫。安宁区:仁寿宫。红古区:玉贞观。

以上就是兰州道教的历史面貌及现状概述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313.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