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全真道为王重阳所创立,这是历史的结论。但王重阳早期修道于终南山,并非孤身一人。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自焚茅庵,前往山东接收七真高徒,大定九年在返回关中途中仙逝于开封。马丹阳等四人赴终南,迅速站稳脚跟,营建起全真道的大本营,也不是完全在废墟上另起炉灶。从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是和玉蟾、李灵阳二人。
和玉蟾的事迹载于《金莲正宗记》本传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王重阳传中,《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中也有其传记。现综合叙述如下:
和玉蟾(?~1170),本名德瑾,秦州(今甘肃天水)甘泉县人,幼年攻翰墨,青年时为刀笔吏,欲入仕途①。金天德年间(1149~1152)数次遇一道人以神通点化,遂入道。不久,王重阳居终南山修道,其影响遍及关陇。和玉蟾于大定三年(1163年)前往终南刘蒋村,与王重阳、李灵阳同建一茅庵,共居修道②,前后4年。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焚庵东游,和玉蟾同李灵阳仍然留在刘蒋村,两年后移居邻近的终南镇上清太平宫③。大定九年(1169年)秋,王重阳携马丹阳、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名弟子由山东归陕,岁末逝于大梁(开封)。马、谭、丘、刘四子将师父暂厝于大梁,继续西行入关中。四子见到和、李后,称二人为师叔。④当年,和玉蟾无疾而终⑤,据说前三年请画师为自己画了一幅依虎头而睡的画像,卒年果为寅年(大定十年为庚寅年)。四子把他安葬在新建成的祖庵旁边。⑥
李灵阳(?~1189),京兆(今西安市)终南县(今属周至县辖)人。约与和玉蟾同时,于天德年间入道,徜徉泉石,以道自乐,韬光晦迹,素厌人知,故终身不告人名字,里人但以李真人呼之。自大定三年与王重阳、和玉蟾共同结庵于刘蒋村起,在终南山修道二十余年。他曾受王重阳所授内丹之学⑦。后来,马、谭、刘、丘四子至终南,守墓营建祖庭,李灵阳给予了全力帮助。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春逝于祖庭。
从上述和玉蟾、李灵阳的生平来看,他们二人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两大贡献:
其一,同王重阳一道创立全真教团。
和、李二人都在金天德年间(1149~1152)就隐居山林修道,比王重阳于正隆四年(1159年)甘河遇仙早7年以上。他们似乎不约而同,于大定三年(1163年)到终南刘蒋村,修建茅庵,同王重阳结伴修道,时间长达四年。在这四年里,三人朝夕相处,谈玄论道,互相切磋。虽然史料中缺少和、李二人的相关论述,但他们的修道体会和各自的学识,对王重阳建立起全真道的教义和基本理论,肯定是有着深刻影响的。因此可以说,和、李二人是辅佐王重阳的全真道第一代领袖人物,和、李同王重阳并尊为三祖。元代道士秦志安(樗栎道人)在《金莲正宗记》中对和玉蟾、李灵阳作了很高评价:
天下不二道,圣人无两心,故王公、和公、李公共传秘诀,同炼还砂,终南之丹桂齐芳,海上之金莲并秀,遂使全真门下列以为三祖而尊祀之,又何慊乎哉!
共传秘诀,是说他们传承的都是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学说,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真道的新理论;同炼还砂则指的王重阳、和玉蟾、李灵阳三人用四年时间集中进行内丹修炼。
钟吕一系内丹修炼,十分重视师传和道伴的合作。如张伯端认为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⑧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⑨王重阳在《重阳立教十五论》中首论住庵,六论合道伴,认为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⑩这就充分说明,王重阳对钟吕内丹学说的继承和发挥,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悟解,道伴的互相交流和切磋是至关重要的。秦志安将他们共同称为三祖,显然是洞悉当时的实情。可惜后来由于全真道支派蔓延,只尊五祖七真,而对和玉蟾、李灵阳的尊称逐渐消失。
从《重阳全真集》中的片段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王重阳与和、李二人同居修道的情形。在《迎仙客》词中,王重阳写道:
共同居,琉璃宅,琼苞琼蕊琼花折。玉童歌,金童拍,皇天选中,山正是仙客。
大仙唱,真人和,全真堂里无烟火。无忧子,共三个,顿觉清凉,自在逍遥坐。
在《渔家傲又二首 width:600px;">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