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包括道教传记在内的诸多道经,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鉴于学人对此问题鲜有探究,笔者拟以元代道士赵道一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为例,作一粗浅探讨。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仙鉴》),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收入上海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第139-150册,三家本《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5册。撰者赵道一事迹失考,只知其为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据书序分析,该书大约成于元世祖至元甲午(1294)年。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53卷,记轩辕黄帝至宋末诸仙真;尚有《续集》5卷,收录宋末元初诸道士传记;《后集》6卷,专收历代女仙、女道士。《仙鉴》卷帙繁复,内容丰富,在道教传记中地位突出,在学术上,其价值远未得到发掘。本文仅对其史学价值进行简略梳理。
一、对道教人物的详备记述
道教中人是道教历史上最为活跃的因素,没有历代仙真的记录,道教发展自然失去动力和目标。欲了解道教发展大势,道教传记自然为首选史料。道教史上的神仙众多,既有出现于天地未判前的先天真圣,又有在人间得道的后天仙真。《仙鉴》所记以后天仙真为主,全书共收录神仙、道士899人。
(一)对历世仙真总貌的记述
《仙鉴》所录仙真,整体上以时间顺序,向人们展示了由远古而秦汉,再至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以来历世真仙学道、体道、得道的足迹,其中有道派创立者,如卷十八张天师(道陵)、卷二十干(于)吉、卷二十六许太史(逊)、卷二十九寇谦之、《续集》卷一王硏等;有长于道教理论阐述之学者,如卷十三魏伯阳、卷二十四葛洪、陆修静、陶弘景、卷二十五潘师正、司马承祯等,皆道史上著名人物。
《仙鉴》所录众仙真,不论文字长短,绝大多数都有履历表,举凡历代仙真所处时代、里籍、出身、职业、修仙历程及归宿等很多宝贵信息都有清晰完整的记述,这些内容应该是道史上的基本材料。道教传记也象世俗人物传记一样,开篇的表述方式大致相同。如卷三宁封子条云: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②卷十三安期生条云:安期生,琅琊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③其结尾也有共同的处理方式,如卷二十四孙游岳条云:以(齐武帝)永明七年五月中,忽沐浴安坐而终,门弟子数百人,唯陶弘景为入室,以《三洞经》及杨许墨迹竭箧相付,后弘景因撰《真诰》行于世④。寥寥数语,传主的基本信息和盘托出。只有将大量的此等信息汇集归纳,道教史上众多修道者的基本问题才会渐次明晰,如哪些时期求道者为多?、修道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分布有何特点?、修道者出身、职业如何?他们一般用什么方式求道?其归宿是怎样的?诸如此类。
(二)对某一道派或某一区域仙真的集中记述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分立派别十分普遍,在空间上也体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仙鉴》整体上以时间为序纵向组织材料,但也充分注意到这一横向特征。
对楼观派高道的集中记述。楼观道形成于北魏,隋唐之际常以谶纬等形式直接为帝室鸣锣开道,遂至鼎盛。《仙鉴》卷八所记为尹喜、尹轨,卷九为杜冲、彭宗、宋伦等人,皆楼观派追溯的周秦祖师;卷二十九所录韦节、田仕文、许则、歧晖等人,卷三十所录梁谌、马俭、尹通等14人,均系楼观派重要人物,对研究楼观派的师承系统来说尤为可贵。
对正一教张天师世系的整理。正一教在道教诸派中历史最久,张天师于道教仙真中地位突出,对张天师世系的整理甚为必要。南宋白玉蟾《武夷集》对此已有所注意,其卷四十六之赞历代天师罗列由第一代张道陵至第三十二代张守真姓名,且于每位天师后皆附七言绝句一首,但对诸天师之具体情况尚无涉猎。《仙鉴》卷十八张天师为张陵传记,达万余言;卷十九共35人,除王长、赵升为张天师弟子外,其余均张氏传人,直至元代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皆有里籍、行迹,一脉相承,条例清楚,实为明代《汉天师世家》之雏形。
对净明高道的集中整理。净明道源于晋代许逊的孝道崇拜,经隋唐不断演化,至宋代成为一种融合儒家忠孝思想、佛教心性理论的独特道派。在宋元时期,净明道典籍造作较为迅速,《仙鉴》在吸收诸多净明道传记史料的基础上,对包括十二真君在内的净明道传人作了认真记述,卷二十六许太史专记许逊,洋洋洒洒近万言;卷二十七由吴猛到胡惠超,均是教内中人认定的净明高道,净明教派重要人物悉数涵纳其中。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