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以这三个倡导,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强大力量的引导标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是重要的一环。刘云山同志就指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就此,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思想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道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
道教作为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血脉,结合秦汉之前的黄老道家、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等而产生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医术、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生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庞杂的思想体系中,追求和平、富强、重视人民利益的国家体系,平等友爱、个体自由的社会环境,道德高尚的个人人格始终是贯穿道教发展的主线,而道教的这些追求又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相契合。
(一)道教追求国家富强、民主
道教自诞生以来,就以追求富强、民主的国家为目标。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与张道陵同时期的太平道则以太平为口号,以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为目标。自此而始,道教徒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追求从未停止:张鲁为了国家富强,舍弃霸据巴蜀的诱惑,毅然归属魏国;岐晖举楼观道之力,资助李家,开创了唐朝盛世;丘处机74岁高龄远行万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及至近代,茅山道士惠心白、甘肃张掖道士许合德、杭州玉皇山道士李理山、武当山道士徐本善等都为国家的和平上下奔波,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除此之外,道教更是把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蕴涵在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宫观殿堂脊梁上国泰民安、国祚绵长的雕塑,还是殿堂内民丰物饶、社会和美的壁画;不管是国富才贤、永亨利贞的斋醮祈愿,还是上理三光,中调阴阳,下开万生的艺术追求,无不是这种追求的表达。
(二)道教崇尚社会自由、平等、公正
道教崇尚自由平等,提倡以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的态度,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倡导超越生死,寻求精神超越和自由,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国历史上追求自由的人物如庄子、陶渊明、竹林七贤、陶弘景、刘基等无不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必须指出的是,道教徒追求自由,却从不放弃自身所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南朝陶弘景崇尚自由,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而在隐居茅山之后,仍不忘在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之时,给予为政者意见和建议。
道教也是追求平等、公正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直接以太平为名,认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以养人的,从而主张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主张创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有难共济,有福同享的大公无私的世界,道教的神仙世界恰恰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三)道教追求个人人格完美
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常说:道士者,有道之士。何谓有道之士?有道之士就是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是一个追求人格完美的人。道教自古就有爱国爱教的传统,如同上海陈莲笙会长所总结的:我们的道教是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创立起来的宗教,有着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祖国,也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道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认识到道教与国家的这层关系,历代的道教徒始终以爱国爱教作为修行的根本。
此外,道教将奉善行善,劝人为善作为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道教的神仙真人,无不是内外兼修,能够积功累德垂范后世的表率:如为世人所熟知的吕洞宾祖师,全国各地几乎都留存有他扶危济困,降魔除邪、纯洁世风、吉祥社会的仙话传说。在道教看来,修道就必须奉道行善,因此道教祖师告诫后人,欲修神仙,当先行善;道教善书劝喻告诫世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这种众善奉行的思想,所体现的也正是与人为善的人生观。
道教一千七百多年的追求,都表明道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契合,道教思想是能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二、道教应有所作为
道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要求我们道教界继承传统,深入挖掘道教文化,整理出有益于当今时代发展的优秀内容,做好优秀文化的弘扬工作,用优秀文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贡献道教力量。
(一)整理道教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总书记的论点也深度契合道教传统文化的利用。
道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经典和丰富多彩的斋醮科仪活动,构建了体系丰满的教义思想和宗教实践,从而构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道教文化。但在看到道教文化中具有追求清净高远的自我清修;崇尚行善济世、无量度人、积功累德的生活实践;希冀人民和乐、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社会理想等优秀思想之外,也不可否认其中含有诸多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道教界应该从当今社会实际出发,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深入挖掘道教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助益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优秀内容。就此,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立足道教立场,发挥道教特色。对道教文化的挖掘整理,首先必须立足道教特色,深刻把握道教尊道贵德的本质,决不能舍弃道教固有特征,邯郸学步。二是要结合社会需求,挖掘符合社会需求、民众需要的道教文化。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挖掘、整理出能够助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道教文化,如挖掘整理道教的养生文化,服务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挖掘整理道教的音乐、书法、美术文化,丰富社会精神活动;挖掘整理道教的济世利人思想,助益公益慈善事业。三是要注重整合,形成新的体系。对道教文化的挖掘整理在反对邯郸学步、舍弃本色和机械复古、盲目照搬之外,还要注意将挖掘整理的道教文化整合成为一个体系,不能东打一耙,西打一耙,要发挥道教文化的系统优势,全面的服务民众需求,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开展道教活动
刘云山在谈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通过文化传承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要有文化活动还要有文化产品。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的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从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言,道教是具有极大优势的。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社会民俗等联系紧密,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道教因素的存在。道教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通过举办讲经论道、经典诵读、先进垂范、义理解读等方式,开展好道教活动,使道教活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如近年来道教财神信仰日渐升温,每年正月初五的接财神活动更是信众云集。道教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向信教群众宣传财神所倡导的诚信经营,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不得欺孤贫,夺人财物等精神,使有德斯福招财纳珍自来驻尔家,不义岂昌财官利市亦无缘分的财运观得以弘扬,促进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引导信教群众
对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云山引用道祖老子的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道教要深入到广大信教群众中,以道教优秀的文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由近及远,影响更多的人。近年来,道教界通过开展慈善周、文明敬香等活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践行公益慈善、注重生态环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道教还应充分利用宫观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媒介,利用道教网站、信息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道教有益的教义思想;通过开展讲经说法、专家论道、道长座谈等方式,弘扬道教经典思想;通过道教科仪音乐、书画艺术等内容陶冶信众情操,从而推动道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而这一基础工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无论是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都与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深度契合的。道教界要充分重视这种契合,抓住机遇,深入挖掘道教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内容,通过举办好宗教活动,宣传有益思想,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本人作者黄新华:苏州市道教协会副秘书长)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