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道教文化与传统医学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可以从丹道炼养学经典之一的《黄庭经》中明确地看出来。中医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赖经络而维系,以气为中介,兼以神为主导的一个整体。正是以此为基础,《黄庭经》以体察到的人体内部气化过程(内景)为依据,系统地提出了人体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真以及黄庭三宫与三丹田之说,并提供了一套以存想、观想三部五脏之神而修脏腑之气,积精蓄气以至长生的炼养方法。所以,《黄庭经》乃是一部熔医学与丹道于一炉的道教经典。
一、关于人体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的理论
先秦医家和黄老之学都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赖经络而维系的一个整体。脏腑和人体本身又都是有形之物,属于器的层次。凡器,皆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而以神为主导。五脏之形必资于五脏之气为源,而五脏之气又必为脏之神所制。故欲炼五脏之气以全人形之百体,必养五脏之神。《老子河上公章句》曰: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脏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与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以此为基础,《黄庭经》提出了包括人体五官七窍、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在内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的系统理论。所谓三部,按照《黄庭外景经》应指人体上、中、下三部,而每部均以黄庭、丹田为中心,故有黄庭三宫及三丹田之说。五脏分属三部,每脏按八卦模型,有所谓八景神(即八卦大神)。在三黄庭之中,共有三八二十四位真人,与天之二十四真气(二十四节气)相应,称为二十四真。黄庭三宫之主、八景神、二十四真人等一系列拟人化了的各部之神,控制着全身各部的气化过程,所谓心为国主五脏王(《试说章》)。故《黄庭内景经》曰: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又言: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只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存养这些神,人的生命运动就得到了控制。《黄庭经》中详尽地列出了这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的姓名、服色等,认为正室之中神所居,要求洗身自理无敢污(《常存章》),从而来强化存养的效果,以利于修真。
二、关于黄庭三宫与三丹田的人体理论
《黄庭经》之修身以修黄庭为旨归。故首先要弄清楚黄庭的含义。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董德宁谓黄乃土之色,庭乃家之中,是三才各有之中宫也。比较典型的一种说法是梁丘子所注:
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喻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也,内象喻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
此处,象即指气化过程中人所体察到的景象。以居于身内之心来存观一体之象,是兼指内景与外景的,且内景与外景相应,作为一体而纳入心中以存观。故内又可作动词释,即纳天地(外)与人(内)气化之景于一体而存观于心。
修炼黄庭,隐景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隐景章》),内视神象,含气养精,所以能葆养生命。黄庭三宫在人体系统中各自起着主导生命的作用,它分别指上部的泥丸宫、中部的心宫和下部的脾宫,下分述之。
泥丸宫在脑中,经曰脑神精根字泥丸,它是上部诸神之主宰,故曰: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琼室为颅脑之中,泥丸宫之所在。按八卦模式,泥丸有九宫之分,四正四偶为泥丸八景神之所居。上丹田即泥丸宫,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为泥丸九宫,因为丹田之中,众神(九真)所居。据上所述,黄庭为中空之意,则按八卦九宫模式,黄庭上宫当指泥丸九宫之中央、泥丸中宫泥丸真人之处。对于养生修真而言,存想泥丸是关键,故经曰:但思一部寿无穷,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澹闭视内自明,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这里,三奇灵应指人之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而谁家子指的是内丹、胎儿(按内丹派的说法)。
黄庭中宫指的是心宫。无论是先秦道家、儒家,还是医家,均认为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与之相应,经曰:心典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黄庭内景经&心神章》中列举了五脏、六腑(六腑以胆为总代表)之神的名称、功能后,指出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心部章》则描述了心宫的景象(内景):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后两句说的是心、肺相关的气化景象,同时也说明了心脏的生理功能。《灵台章》首句则说灵台郁霭望黄野,黄野当指黄庭。如果按照上面所述三部八景的九宫模式及黄庭之含义,则中丹田应为心宫(指心之九宫);而中黄庭,应为心部九宫之中,居于中央的灵台。不过,无论是先秦道家、儒家,还是医家,他们所说的心都包含思之官、智之舍、神明之所出的意思,故实际上是心脑合一的。
脾为下部黄庭之宫。《脾部章》曰:脾部之宫属戊己,《隐藏章》也说:是谓脾建在中宫。其功能一是主调百谷五味香,治人百病消谷粮,故能耿养灵根不复枯,万神方酢寿有余,长精益命赖君王,即脾宫为后天养生长精之本;另一方面,《内经》云:脾主意,意亦为后天神之用,故与前者相结合,脾宫为五脏六腑神明主。它和黄庭上宫、黄庭中宫有密切的关系。所不同的是,下丹田不在脾宫,而在关元。《外景经》曰:上有黄庭下关元。这是对三部之下元而言的,关元在脾宫之下。
三部八景二十四真构成人的整体。故黄庭三宫和三丹田亦是一个整体。经曰:三田之中精气微(《黄庭章》),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乙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若得章》)
三、关于使人体生命系统达到最优化的炼养方法
《黄庭内景经&仙人章》一开头就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蓄气以为真,此非枝叶实是根。由此可见,修炼的根本道理在于积精蓄气。真人在己莫问邻,何须远索求因缘(《治生章》),发挥人的意识对人身各部的主动作用,以存思、存神为主,来积精蓄气以至长生,这一系统的炼养修身理论和方法,可以使人体生命运动达到最优化。所以,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紫清章》)
怎样积精蓄气呢?《黄庭经》的存想、存神,以观想三部五脏之神的光、色为主,尤其十分重视对三部黄庭之宫和三丹田诸神的存想。《常念章》有常念三房相通达,洞视得见无内外,存思百念视节度,六腑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云路;论及泥丸时,但思一部寿无穷,所存在心自相当(《至道章》);说到心宫、灵台时,昼夜存之自长生(《心神章》),久久行之飞太霞(《心部章》);谈到脾宫时,注念三老(按:指脾宫三真)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脾部章》)。存此真神勿落落,方能达到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肺之章》)的效应。
《黄庭经》根据神、气、精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以存想、观想三部五脏之神,以实践中体察到的人体气化过程和规律(内景)为依据而修脏腑经脉之气,积五脏之精而达炼养修身之目的等一套方法,是道教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黄庭经》以七言韵语描述人身脏腑及作用之大概,而言五脏六腑各有司主之神,且彼此相扶相助,以存养丹田,保气炼精。王明的《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黄庭经考》一文指出: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神仙之道,亦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医术仙道,均所谓却病延年者,其旨相近,取途则殊。《黄庭经》更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由有为(积极地运用意识)而达于无为(真意用事)。总之,作为丹道之学的经典著作,《黄庭经》以人体内部气化过程为本,熔医学与丹道于一炉,这是其基本特点。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