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个体性思想在中西方均存在,如何将先秦诸子的相关思想加以明晰化,是当今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人的不懈关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闪光点,思想深度方面,尤以儒道两家为上。
儒道两家均有以济天下为己任之情怀,但儒家以群体至上为原则,故其在关注人之生存状态时,多首先从群体价值出发考虑人生问题,通过设立一套至高规则来约束、改造人,使人逐步走向真、善、美之境地。儒家对个体之生存状态之关注,乃是在群体至上的情怀中关涉到个体性问题,而非对其做主导性之阐发。儒家始终以群体价值作为其思考问题的逻辑前提和审视人的主导倾向,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极易形成合力,也是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华文化主干的重要缘由。
而先秦道家在思虑人之生存状态时,认为一个群体社会如果不能首先使个体生命得以保障,则应受到批判与反思。在老庄看来,儒家设立之礼义法度是对人之自然本性的一种无情伤害,将其本朴之性抹杀殆尽。因此,老庄主张,应不断祛除外在的强加于人身的有形与无形的枷锁,最终使个体能够悠然生存于世,而群体社会之和谐亦由此自然获得。先秦道家主张个体价值在先,群体价值在后,但并不认为两者格格不入,个体如能自然惬意生存于群体社会中,同样是道家的社会理想所在。先秦道家从老子始虽具有强烈的政治实践情结,但随着世情之逐步艰难,而把思考重点转向了对自我个体生命精神的深度之考究方面,并多采用超越与体悟方式对待之,故个体性思想虽是先秦道家哲学之主导,却缺乏实践性,最终归结于虚静之境。儒道在群体性与个体性问题的阐述上,有互补之一面,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人学视域中完整的观人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道家认为对每个个体均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与尊重。从历史事实中可发现,在一定环境中,群体至上,往往演变为对个体利益与价值的抹杀,使其在思想与行动上均无法独立,对此,先秦道家无疑有深刻洞见。先秦道家所论之个体性,同时又具有有限的、抽象的、理想化成分过重等特征。首先个体在现实中的有限性,尤其是自我在现实中的受限与其在精神上的超越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纠结中决定了道家之个体性思想在现实中无法落实。由于每个个体在精神上特立独行,这使个体间缺乏凝聚力,也就很难形成群体文化共识,而没有共同文化作为支柱,能否构成稳定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很大之疑问这在老子所谓 小国寡民,庄子所言之建德之国、至德之世的思想中有着切实体现。总之,主张尊重个体,彰显个体价值,但不能据此泯灭群体;群体利益及价值固然重要,但亦不可以此为借口抹杀了个体特性及价值。在当代社会,如何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寻找关键平衡点,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今日之视域下对于个体性问题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把先人思想中蕴含的内容加以挖掘,给予合理诠释、转化。合理阐发先秦道家个体性思想,不但可看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与问题所在,而且能够在古今持续的理路中思考和定位我们自身。在这一问题上,古人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资源。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