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养生的三重境界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虽发但不过度也就不会伤身了。412

2、外因

所谓外因,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毒病菌。消除致病的外因,就要求根据四季变化、环境变化,作出相应地调节,要求有相应的防护意识和措施。春天防风、夏防暑湿、秋燥、冬寒,各有相应的方法。丘处机祖师在《摄生消息论》中论述四季养生时就提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养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在特殊的职业、特殊的环境中,也需要特殊的防护。当七情内伤、真气不守、气血不畅、阴阳虚实失调时,再遇到邪气,淤滞衰弱的脏器往往就会发生疾病。《黄帝内经列传72)华佗传》记述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的一段话,基本讲明了导引养生的原理和方法: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戸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要体,动诸闗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导引就是通过挽引肤体,使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战国时的《庄子延年去病笺》以及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大雁功、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等中都得到运用与发展。

修道者习练吐纳的起源很早,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陶罐上就有在吐纳的人像,《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都是讲存想道的境界了,达到道的境界有顿有渐,很多经典阐此,如《清静经》《护命经》《坐忘论》等等。

存想有象,对于迷惑者有偏执的危险;存想虚无,对迷惑者也有失控的危险。唯有与无统一不二,以道观身、观心、观万物,才能不迷不滞,这方法最简便易行,但前提却是要心性觉悟、明达道德,故能行者也稀。修道是件简单的事情,修道也是件艰苦的事情,唯心地慈悲、精诚有志、勤于探索者,或可深得道法之益。

5、动功、桩功、坐功、睡功、房中

按修炼的对象精气神分类,就如上所说,有:服食、辟谷、导引、按摩、吐纳、胎息、存想、坐忘等。从修道练功的形式上分类则有动功、站功、坐功、睡功等。原则无二。古人说: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所谓动功,前面所说导引、太极等属此,按摩也沾动功的边。

桩功是站立姿势的功法,重在意守,兼含吐纳、导引,作用在通经络、固精气、虚灵神识。种类也很多,如:太极桩、大成桩等。

睡功是卧式功法,方法与存想、吐纳相近。陈抟祖师的《蛰龙法》睡功诀讲: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是说内观心肾气相交,神气精混一。

坐功,虽然同样是坐,但也有多种形式,目的不外调摄神气。

站功、动功有利于调动精气神,但不能久长;卧功宁静放松,但易昏沉。坐功居中,适于较长时间的调神调息。神虚息深,绵绵若存。

活泼泼、圆陀陀。不只练功时练功,日常生活劳作中时时处处都是在练功,直至最后,与道合真,不着意守也不离道,自然圆成。

房中,是道教形成之前就在社会上流传的养生术之一,也不外调节精气神而已,大致分为清修派、泥水派两大类。据《汉书内篇大宗师第六》有一段话也许有助于对神仙的理解: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此时与道合真,万物有生死,使万物生成和消亡(生生、杀生)的道却无生无死,其行事则无不送、无不迎、无不毁、无不成。也如《老子》第五章所言: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养生的方法有多种,唯量力而行,适于自己,可行能行,就是最好。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是漫长的,也是艰苦的,更是光明的、有希望的,因为我们看到古代圣哲为我们留下那么多、那么好的爱护生命的方法,我们也相信,圣哲们一定也会关心我们的现在,关心人类的未来。但不论圣哲怎样慈悲,都代替不了人类自己的努力,要获得智慧、健康、快乐的生命,更需要我们自己不懈修炼、勇猛精进。

以上就是养生的三重境界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7713.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