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论穿青人与“五显神”信仰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穿青人也叫青族或川青族,总计约有六七十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毕节、安顺、六盘水、黔西南、黔南等5个地区所属的20多个县。关于穿青人的族群来源,学界普遍认同两种说法,一者认为发源于贵州的原生土著民族,二来也不排除可能是明朝随军迁徙至贵州的汉人的后代。

长期以来,穿青人族群保持了衣尚青的习惯,多以青、蓝二色为衣服的主色,故世人便以这一特点为其命名,而穿青人的称呼如此形象贴切,渐渐地也得到了族群自身的认可,流传使用至今。

五显神信仰

虽然同样信奉原始宗教,但是各少数民族所崇拜的神灵以及宗教活动的规模、形式等却各具特色。这其中,作为一个特殊族群,穿青人的五显神信仰也正是他们的一种标志。平日里,哪怕是素不相识之人,只要见其家中供有五显神,穿青人便认为是遇到了本族人,于是和对方亲友相称、畅叙心声。

贵州民族大学的何兴发老师就是一位典型的穿青人。据他介绍,穿青人每家堂屋里都设有五显坛,即在堂屋二梁上(或神龛)上供奉坛箩。坛箩,又曰兜兜坛,是以竹篾编织的如小兜形的悬壁,正下方用红纸书写五显菩萨的神榜。

五显坛可以看作恩神、福神,也是一家之主,所以穿青人家庭世世代代供奉五显坛。祈请五显坛的庙祭,叫做庆五显坛,祈请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宗教祭祀,其形式为每岁或间岁酿酒杀牲,延善歌舞者至家蘸禳,跳跃如演戏状。祈请要演的戏,就是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2009年,穿青人的傩戏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五显神信仰的艺术形式,被贵州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戏,是穿青人的精神之舞。每年秋收过后,穿青人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庆坛上。一般的傩戏都有起坛、发功曹、交牲、淌白、齐兵、合会、大郎殿、云霄殿、二郎殿、四府殿、五岳殿、灵浮殿、山魈殿、南游殿、水魈殿等15场,每场又分为许多折,完整表现了穿青人祖先们从事农业劳动的全过程和一些日常生活的情节。

文化变迁与信仰坚守

五显神信仰,虽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完整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却具有宗教信仰的功能。庆坛中使用的科仪、画像等是珍贵的民族艺术品,庆坛活动所包含的大量教育内容(如性教育、尊老爱幼等),深深影响着穿青人的民俗形式和道德观念。

经过世代繁衍,穿青人辗转流徙,但仍将五显神这一能带来平安、吉祥、兴旺的信仰保持了下来。这一信仰,贯穿着穿青人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等,培养了共同的族群心理素质,是维系这个独树一帜的族群的精神纽带。

今天的穿青人,尽管其表面文化特征(如服饰等)在部分地区已近于消失,而且其风俗习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也基本被汉化,但传承至今的五显神信仰,凝聚着穿青人数百年来的文化心理积淀,成为穿青人个性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通过信仰的传承,穿青人展现了族群发展的独特文化魅力,夯实了族群存在的根基。

尊重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使各民族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信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共同创造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实践证明,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也有助于保护一些行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丰富和发展人类文化宝库。

作者 李云华 (作者为国家宗教局信息处处长)

以上就是论穿青人与“五显神”信仰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765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