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道教与医疗有着不解之缘。查考道教文献,可以发现众多的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等传统医学圣典都被收入《道藏》中。此外,历代道士、道教徒也有不少是著名医生,例如张陵、葛洪、许逊、陶弘景、孙思邈等,他们不仅为人治病,而且留下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为我国传统医疗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早期道派正一盟威之道创立时便与医疗关系十分密切。东汉末,正一盟威之道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分有二十四治,所谓治就是治理的意思,包括治病和治世。在正一盟威之道看来,人体的病与社会的病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机理发生错乱,因此都应该治理,所以其组织名为治。
经过了近两千年的积累,道教在医疗上不断实践和发展,其理论体系涉及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学说等,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来看道教医疗,仍有不少价值。
道德疗法是通过善恶问题的心理反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道教看来,如果违背社会伦常,道德出了问题,也会生病。《太平经》把此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道德不能及,认为必须从道德入手才能治愈。《太平经》这种思想在早期道教里得到了具体贯彻。根据《后汉书》以及《三国志》等文献记载,发动黄巾起义的太平道首领张角兄弟为人治病的方法之一就是让病人跪拜首过,也就是让病人磕头认罪,反省自己以往的不道德行为。张陵的孙子张鲁作为正一盟威之道首领时为人治病的方式是设立静室,让病人在其中进行道德反省。此外,张鲁还带领病人学习《道德经》,并且进行集体祈祷,祈祷的内容就是向神明忏悔。正一盟威之道还设立三官手书,要求病人把忏悔的内容写在纸上,向天地水三官如实禀报。东汉以后,伦理道德治疗方法更加得到道教各派重视。南北朝时期,在道教中甚至出现了《百药律》这种强调道德疗法的戒律条文。它指出:德以除灾,药以愈病,又说:德为医也,行为药也。这里的德就是伦理道德,而药就是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基于这种观念,《百药律》把廉洁贞信、内修孝悌、恭敬卑微等一百种社会伦理规范列为治病良药,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宏观医疗智慧与社会教化精神。
仪式疗法是通过典礼秩序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从汉末开始,道教通过整合和革新上古礼仪,形成了以斋醮为主体的仪轨制度。按照道教的宗旨,举行斋醮,就是为了消灾解难,祛病健身。关于这一点,道教有不少论述,例如《太上洞玄灵宝天专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即称持念《罗天大醮真经》者,可以瘟灾不染,横祸不侵。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更列有专门用以治疗疾病的仪式。这样的斋醮仪式典籍在《正统道藏》中为数很多。就表现形态而言,道教斋醮有显形的祝咒、赞颂、章表、掐诀、叩齿、步罡踏斗等程序,也有隐形的存想、炼度等程序。这些仪式单元的医疗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仪式选择特定时空来实施,形成了与天地四时相对应的自然节律,这种节律有助于纠正病人体内的混乱秩序,使之恢复正常。其次,仪式通过美好的祈祷和进退有序的动作体系,引导参加斋醮的人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达到疏导阴阳气血的效果。再次,仪式通过掐诀、叩齿、步罡踏斗,形成了融通大道的符号系统,有助于调集自然能量,恢复病人的元气。另外,在斋醮科仪进行过程中,乐器的演奏、高功法师有条不紊的念唱,造就了特定的音乐磁场,从而产生音乐治疗的效果。
环境疗法是通过调整或改变人所居处的环境,或改善人与环境、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疗法。长期以来,道教十分重视环境问题,认为人的许多疾病是因为环境不合造成的。根据《易经》原理,道教把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气质类型。为了健康,应该注意人与人的气质相合,且与居处空间的阴阳五行关系协调。如果表现为相生状态,则有助于健康;如果是相克状态,就不利于健康。因此,在道教看来,一个人生病了,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检查一下环境是否与人的五行气质相合并对之进行调整。清代箬冠道人所著的《八宅明镜》就是贯彻和合五行精神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体现了道教从居处房屋入手维护身心健康的思路。道教也注意宇宙整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保护人类生存大环境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谐和人、物的观念,具有宏观医疗的视野。
道教医疗是特定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道教中人在长期生命探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作为一种宗教医疗方式,它必然打上信仰的烙印,包含许多神秘性因素。道教所实施的道德疗法、仪式疗法、环境疗法也都不同程度地贯注着信仰精神。道教医疗所涉及的神明,如太上老君、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吕祖等其实都是宇宙秩序、节律的某种象征,在道教医疗典籍里都或多或少寄托着传统道德理趣,表达了人类对邪恶的驱除和对善良品质的倡导,反映了民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