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天籁仙音十方板
作者:张奋张勤 来源:温州文化广电局 时间:2011-07-22
日前,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新入选项目有2项,另有8项被列入国遗扩展项目,其中就有作为传统音乐项目的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
东岳观,是温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道观,也是浙江省最有影响的全真派观宇之一,原名宋志观,宋绍兴年间改名广福宫,清光绪年间,因前殿崇祀东岳大帝而改名东岳观。东岳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1986年被列为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建筑精湛绝伦
东岳观创立于全国性崇道热潮方兴未艾的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平阳县的官员和百姓在城南的寿桃山山麓择地兴建道观,因此地有一口相传当年葛洪炼过丹的水井。
道观竣工时,已是两年后的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了。花了两年时间大兴土木,道观的规模自是不凡。为此,宋神宗专门为道观的山门御笔题写了圣寿二字匾额,道观成了圣寿祝厘之所。皇帝的钦赐使道观身价百增,道观的山门也因此得名圣门,经过道观前的文官要落轿,武官须下马。有了如此的显赫地位,道观自然香火日盛,名望日高。至今,在东岳观大罗宝殿的正柱楹联上,对道观昔日的辉煌还津津乐道:广地隐真仙,丹井名传遗晋代;福地褒圣寿,赤书帝赐自宋朝。
据史料记载,原先在圣门前左右各安装一个直径约五十厘米的扁圆形青石鼓,上饰浮雕,为双狮抢珠图案,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石鼓底部伸出部分凿有门臼,圣门的两扇门轴就安放其上。门槛为水闸式,高过人腰,人要入内,必须先有侍门者将水闸门提起,方能进入。这在全国的道观中是极为罕见的。可惜这独特的结构现已遭到破坏,只剩下了一只青石鼓,另一只据说被埋在观内的某一处地下,但至今未能寻找到。
步入圣门,便是一条通往东岳殿的露天通道,长约80米,宽1.5米左右,用长方形的花岗岩铺成,每隔七块花岗岩即改铺一块雕刻有出水莲花的青石,颇为清雅。当年的信徒进东岳殿时极其虔诚,凡步至莲花石即合掌跪拜,额贴青石,俗称七步一拜,拜进东岳殿。
1987年,经过近三年时间重建的大罗宝殿落成。大殿宽18米,深12米,高13.5米。其建筑风格及装饰仿明代北方格局,为重担廪殿式,而在建筑选材上则具有浙南地方特色,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叫人惊叹的是,大殿每条高七米的石柱都安放在磉子上以支撑整个大厦,其磉盘为白石,磉子为青石,石柱为白石,柱上饰以莲花,格外美观。在中国建筑史上,凡用磉子的,一般均为木结构,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底端腐烂,另一方面是为了美观。而石柱一般都是直接栽植于地上,不用磉石。该大殿竖石柱而采用磉石,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
道教文化传承久远
有宋一朝,东岳观备极兴盛。南宋灭亡后,宋遗民林灵真归隐故乡平阳,研究水南家学和三洞等道教经典,并创立了以其为领袖的水南派。平阳东岳观成为水南派的发祥地。明代,水南派第十八代嗣师林任贞在平阳东岳观修炼。明洪熙元年(1425),召天下道会赴京师修荐扬大斋,林仕贞代表东岳观应召赴会,受到皇帝的嘉奖。于是,东岳观的名声再度大振。
清光绪年间,东岳观道人见初擅长墨画,曾用手指泼墨绘就大幅墨水龙,颇有名气。这幅泼墨水龙作为珍贵文物原存东岳观中,不幸在文革中被人抄走,至今不知去向。
民国十四年(1925),闻理朴任东岳观住持。闻理朴(1892-1935)为温州梧田人,字达之,道号文素子。民国十三年(1924),闻理朴赴湖北长春观受戒,当时参戒者达五千余人,闻理朴经三场论文、道、经、律法考试,荣登魁首,称天仙妙道状元,长春观方丈刘敬义律师赞叹道:子真吾道柱石也。乃亲授大法。
闻理朴住持东岳观期间,以提倡积功立德为宗旨,其终生不慕荣华势利,自奉淡薄。尝作楹联以明志:焚香静坐,抱膝长吟,幽兴闲情供我辈;拥资敌国,尊爵当朝,勋名事业让他人。当时,东岳观在太岁殿设立育真私塾,为无力上学的儿童免费施教,前来就学的约四五十人。闻理朴羽化后,当年的受学儿童追念师恩,于东岳观后山竖立闻理朴道人纪念碑以作纪念(今已毁)。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