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北京白云观一直以《全真正韵》之发源地和正宗而著称。全真道教初期的元代,全真道乐应该十分成熟,而且得到许多文人雅士的称赞。元至元八年(1271),元人王恽于清明日游长春宫,曾作诗盛赞宫内道乐之声。袁桷有《莅醮长春宫》诗云:
飘飘笙鹤雨丝轻,听彻灵璈曲再成。玉案香分花有影,瑶阶松瞑露无声。
九枝灯里开真景,三素云中贺太平。
莫怪锦袍衣袖冷,还家从此羡长生。
北京白云观在清代以前一直沿用十方韵,并且是全真道教十方韵的重要发源地和繁衍中心。全真道教所用之重要斋醮经典以及科仪范本,百分之九十以上均出自北京白云观。尤其是清代初期,受清皇室支持,全真第七代祖师王常月奉旨公开在北京白云观举行传戒的法会。一时之间,全真著名斋醮大家云集北京,登坛演法,全真科仪、经韵等得到全国性的演练与统一。从此以后,全真道教常用的斋醮经典《玄门日诵早晚坛功课经》、《全真青玄铁罐施食科仪》形成两种不同版本,《全真传戒科仪》经过不断演练而得到广泛统一。
白云观的道教音乐用的是韵腔,属于全真正韵的《十方韵》。据传,清末著名的白云观主持孟永才把《十方韵》改为《北京韵》后,更加闻名遐迩。孟永才主持精于道家斋醮礼乐,为留住过往云游的道家高士,共礼三清,光大白云观,他把道家通用的音乐进行了修订,加入北京地方的特色,被称为北京韵,从此闻名仙林。但是后来,随着一些熟悉北京韵的道长羽化或云游他方,现今,颇具地方特色和北京白云观个性的北京韵已基本失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真十方韵再次回到北京白云观。这与当时白云观监院黄信阳道长所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黄信阳出身道教世家,自小深受熏陶。1974年,他年仅十二岁,便到村里的东华道观出家。1983年,黄信阳远赴北京白云观常住,因长期潜心研习和宣扬光大道教义理,绩效显著,先后被推选为高功、执事、律坛保举大师。并先后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在任白云观监院期间,充分发挥群策群力,加强白云观的管理,注重道观的接待参访、劳动自养、修葺殿堂,组织和强化道教义理学习等多方面的工作。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北京音乐家协会和白云观共同组建了北京白云观音乐团,由黄信阳担任团长,对道教斋醮音乐进行集中整理和研究并举行了公开表演,在音乐界和道教界引起很大反响。北京白云观音乐团还多次出访新加坡、台湾、香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获好评。
因陕西西安八仙宫、楼观台、华山等宫观所用《全真正韵》以及相关的《全真科仪》等内容,原本直袭学习于清代北京白云观,所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九十年代初期,经白云观十方道众一再建议,白云观特聘请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闵智亭道长以及陕西楼观台高功任法玖、甘肃省道教协会会长王至全道长等高道大德,教授《全真正韵》以及全真斋醮经典、科仪等内容,在教内产生很大影响。2008年,北京白云观十方丛林派遣余诚智、金崇景、杨理志等道长前往武汉大道观道教高功研修班进修,进一步系统接受传统的十方韵以及十方科仪。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