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网络图
追根溯源,流行名句来源道家
道家之学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新的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传播飞速发达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更新换代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纵观2015年至今最流行的鸡汤式名句莫过于这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所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流行名句也有着它的来历,那么它究竟来自何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大致可解释为:在事情快要成功或结束之时,亦能以最初的心态来处理,则终生没有失败的事。怎么样?是否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意同宗同源?由此可知,这句网络流行语或来源于《道德经》。
想要有始有终不见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们往往在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失去的了最开始的激情,意志逐渐消磨终成老子口中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的情感最为丰富,但也最容易被情感所左右。纵观古今,从上而言历朝历代开国之帝无不为百姓而谋福祉,奈何终被子孙所坏?只因后辈未能慎终如始。我们往往在快要成功或已经成功的时候被喜悦或各种各样情绪所充斥,此时被蒙蔽的我们便已经失败。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说的很清楚,事情在征兆未起的时候就要注意,越是小事越是可能影响大局这就是其微易散。生活往往正是小事难做,我们吃饭会咬到舌头,夹菜可能会掉下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我们都有可能做错,又何况于大事?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见得是一个不慎重的人,但往往就是我们对待眼中所谓的简单事,小事疏忽怠慢,或漫不经心而最后闹到一个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蔡桓公讳疾忌医而死,在明日复明日中荒废青春,虚度年华,都是自己不能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原因。
其安易持,中和以度
那么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能够保持事情的发展?其安易持,事物的发展都是处在物壮则老,是为不道的过程,每当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点都会向另一面转化。所以想要易持就要能够安。就要把事物削减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界限当中。如何削减与保持秘诀就在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放一根毛发在上吹毛立断,纵然如此宝剑已有磨损,已非本相,长此以往不加磨砺最终也会变成钝器,这便是做人做事用之太勤的结果。反而言之若一味追求锋利日日打磨又当如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结果显而易见,综上所言做人做事都不能向哪一个方向用之太勤因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只有始终保持一个不满的状态才能去除旧迎新,新旧转化之间生生不息,长生久视。
但是这致中和的度怎么把握,既不能变成无所事事之人,也不能变成急功近利之人。这些好需要大家在生活中感悟,而后能潜心研读道德经方能做到了。
想学会做事就要了解事情的本质: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现在的人接收的信息更新太快,养成了一些浮夸之风,网络的发达更让人们不在肯脚踏实地的做事。但事物的本质确实不变,正因如此做事岂能不败?那何为事物本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把每一件事都慎重去对待则能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最后自然不存在难事了。也许会有人问这样会不会变得很累,变得终日只有忙碌?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次。无为是已经做好了不需要在刻意为之,为何圣人就能洞察先机,我们又回到了《道德经》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正因为圣人从小处着眼,慎终如始,方能收货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也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烨心 供稿)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