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爵士(A. Eddington)曾于1927年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概念时间之箭。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特性:一种线性的,不可逆转的,不但将过去甚至将当下也一并弃下的风驰电掣般的时间之维,它如离弦之箭,仅仅指向未来,指向遥不可及的远方。这一时间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好暗合了德国基督教思想家卡尔ng)将著名的科学史家库恩(Thomas S. Kuhn)的范式转换(paradigm-shift)的观念运用到了文化和宗教领域;二是卡曾思(Ewert Cousins)和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所提出的第二轴心时代(The Second Axial Age)的概念,以区别于轴心时代的世界图像。卡曾思认为,这种新的全球意识的滋生,就横向来说,是世界各文化和宗教之间的交流。就纵向来说,各个传统往深处找寻大地的根源,找到稳定安全的基础,以开创未来。而另一位天主教思想家斯维德勒(L.Swilder)亦有着相似的时代焦虑和紧迫感。他认为我们应该进入全球对话的时代(The Age of GlobalDialogue),即由过去的独白,走向今日的对话,而且他认为我们今日面临的近乎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般的生死抉择或者对话,或者死亡(Dialogue or Death)(转引自刘述先著:《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69页)。
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一代文化怪杰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就已经考察人类各大文明的未来命运,写就了如同旋风般有力的《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的历史观很快影响到另外一位史学大家当时还是伦敦大学普通讲师的英国人阿 width:600px;">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