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根据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正在上映。电影里,黄渤扮演的王凯旋把一个黑驴蹄子塞进大粽子的嘴里,制服了它。所谓粽子就是墓穴里保存比较完好,没有腐烂但已经尸变的尸体,也就是僵尸、恶鬼之类。用黑驴蹄子能制服僵尸?这应该是天下霸唱的独创。但在文学中,僵尸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没错,这里要说的僵正是僵尸,但所以不在题目上标明,只是因为僵尸一词实在过于含糊。从广义上讲,那僵尸是极平常的东西,只要人死了,血液凝固,就会僵硬,成为僵尸,古书中常说的僵尸遍野、僵尸如麻,即是此类,除了医学研究者,想必没有人会对这些有探讨的兴趣。至于狭义的,则是那种可能连医学研究者都没兴趣的东西,却是此处要说的。但这狭义的僵尸仍然是概念含糊,因为它本身就包括两种性质不同的异物。
周作人在《文艺上的异物》一文中说:在中国小说上出现的僵尸,计有两种。一种是尸变,新死的人忽然感了实气,起来作怪,常把活人弄死,所以他的性质是很凶残的。一种是普通的僵尸,据说是久殡不葬的死人所化,性质也是凶残,又常被当作旱魃,能够阻止天雨,但是一方面又有恋爱事件的传说,性质上更带了点温暖的彩色了。中国的僵尸故事大抵很能感染恐怖的情绪,舍意义而论技工,却是成功的了。知堂所说僵尸分两种,大抵本于纪昀,见于《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僵尸有二:其一新死未殓者,忽跃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变形如魑魅,夜或出游,逢人即攫。或曰:旱魃即此。莫能详也。
其实纪昀所说的第一种僵尸,是指人初死后的尸体僵硬,这种僵本来是正常现象,但个别的却不幸为邪物所乘,跳起来作怪。好在作怪期间发生的一切,与尸主的灵魂并不相干。这个尸主在生前可能是一个很善良甚至很崇高的人,而在它折腾完别人再重新回到正常状态之后,又依然是个规规矩矩的尸体,家属和生前好友照样要对他默哀致敬,甚至念上一篇漂亮的悼辞。也就是说,尸体的本主以及其灵魂对这场尸变的严重后果没有任何责任,连三七开都无须的。这种东西之作怪不在于他的僵,而在于僵后之变。
而本文主要想说的是知堂讲的第二种,但也不只是如他所说的久殡不葬的死人所化,更多的是久葬不腐的产物。这种东西在笔记小说,同时也在民间,有它特定的称呼,就是一个字,僵;但往往附上一个前缀,如毛僵、白僵之类,而这些东西如果作祟,则也称之为走僵。以上所述,就是本文题目只用一个僵字的缘由。
一
而不腐的僵尸,在还没有异化为僵之前,是曾经有过很风光甚至可以称为辉煌的历史的。古代的人死了,那些阔人,特别是帝王之类,总想让自己的尸首永存,求仙不得,退而求其僵,算是不能永远万岁下去的补偿,用金用玉用水银用云母用珠宝,用黄肠题凑,用金缕玉衣,目的只是让尸体不腐,似乎如此就可以近似于永生了。而对于自己的仇敌,则想尽快地毁灭他的尸体,暴尸、戮尸、磔尸、锉尸、裂尸,有的碎尸万段还不行,要焚尸扬灰。
在这种社会观念下,如果在挖掘坟墓时发现某人的尸体不腐甚至面容如生,那往往是因为尸主生前有什么德行或道行,所以这发现也就要作为值得艳羡的美谈而为人所传播,以至载入青史。《三十国春秋》有一段记载:晋义熙九年,盗发故骠骑将军卞壼墓,剖棺掠之,壼尸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生达背。(《太平御览》 卷五百五十七引)这卞壼在东晋时做到尚书令,在朝廷中是地位仅次于司徒王导的大臣。他立朝忠正,在苏峻造反时率兵出征而被杀。所以他的尸面如生,还有死后指甲的继续生长,就是生为忠臣的灵应。再如《新五代史 height: 566px;" />
二
清代的僵尸,也就是僵,从外形上就已经是恐怖的鬼物。面枯黑如腊,目眶深陷。(袁枚《子不语》卷十三僵尸求食)这还是接近僵尸的本来面目,即是现在出土的楼兰美女,估计其玉容也不过如此。但也有一说,道这干尸夜间出来作祟时,就变了模样,于是而有了僵尸夜肥昼瘦之说:
俞苍石先生云:凡僵尸夜出攫人者,貌多丰腴,与生人无异。昼开其棺,则枯瘦如人腊矣。焚之,有啾啾作声者。(《子不语》卷二十四)
不知这位俞先生白天夜间考察过多少僵尸,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反正这一家之言并未被人们所接受。在清人笔记中,人们谈到的僵尸,形象全无可恭维之处,而其中大多都是全身生出不同颜色的毛,如《子不语》卷二十二僵尸抱韦驮:遍身白毛,如反穿银鼠套者,面上皆满,两眼深黑,中有绿眼,光闪闪然。《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说是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钩,齿露唇外如利刃。更有甚者,僵尸索性就是厉鬼和飞天夜叉了。戴莲芬《鹂砭轩质言》卷二僵尸三则中说一僵形如披发头陀,面目狰狞,齿巉巉如锯,持小儿足大嚼。《子不语》卷十二飞僵中云山中出一僵,能飞行空中,食人小儿。
这样恐怖而凶残的僵尸在清代以前的笔记小说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而据说这些僵之凶恶还有等级之分,其区别可由毛的颜色看出,而因毛的颜色不同,则又有白僵、红僵之称。徐崑《遯斋偶笔》卷下僵尸条所述几具僵尸全是白僵,俞凤翰《高辛砚斋杂著》说得更为具体:
窗外立一人,面白,身火赤,向内嬉笑。忽跃入,径至仆榻,伸手入帐,捩其头拔出吸脑有声,脑尽掷去头,复探手攫肠胃,仍跃去某术士颇神符篆,闻之曰,此红僵也,幸面尚白,否则震霆不能诛矣。
这是说白僵是红僵的初级阶段,已经凶厉如此,而自白而红,则僵尸的凶厉就随着增加,以致天上派下的雷神都无可奈何。《子不语》卷九掘冢奇报中列举了几种僵尸,其中有紫僵而无红僵,大约是同物而异名,或者是红得发紫而又有向更高段位发展的过渡状态。那更高的一级即是绿僵。《子不语》卷十中有绿毛怪 一条,还有《右台仙馆笔记》卷四、李庆辰《醉茶志怪》卷二旱魃条,都有绿僵的记录。赤目如火,遍体绿毛,那形象已经相当恐怖,但细想起来,城隍庙或三节会上泥塑以及人扮的鬼差也并不比它差多少,绿僵的可怖仍然没超出人的想像范围。又有黑僵,但在《子不语》卷二秦中墓道中称作黑凶,这大约是西北人的叫法:
秦中土地极厚,有掘三五丈而未及泉者。凤翔以西,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尸未消化而葬者,一得地气,三月之后,遍体生毛,白者号白凶,黑者号黑凶,便入人家为孽。
所谓白、红、绿、黑,很明显是面部与身上的颜色,但都不是指皮肤,而是指身上的毛。 所以袁枚说的毛僵应是概指诸种毛色之僵,以与无毛之僵相区别。因为还有不少故事中的僵是无毛的,无毛之僵明显道行尚浅,还不足以为孽。但除了上述诸毛僵之外,竟然还有生鸟羽的飞僵。《右台仙馆笔记》卷四记一僵云上半身生兽毛,下半身生鸟羽,《子不语》卷十二更有飞僵一条,说能飞行空中, 食人小儿。除此之外,僵又有自重而轻分为游尸、伏尸、不化骨三种之说(袁枚《续子不语》卷五),有干麂子之说(《续子不语》卷四),这些愈演愈厉的东西都是清初不足百年所独有的产物,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其缘由所在。但综合来看,诸僵虽然都被写得极为狞恶可怖,但与其他恶鬼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那身上的毛,而诸僵的身世之谜大约也就在此处可以解开。
三
我对自己掌握的材料大致分析了一下,这些记录的作者除了《醉茶志怪》的李庆辰是天津一带人之外,基本上都是南方人,而且关于僵尸的故事,仅有不足十条是出于北方,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南方,而且尤以江南的南京、扬州及太湖周边地区为多。这些地方低下潮湿,节令一入梅,衣物特别是与皮革有关的东西生毛的事是司空见惯。其实就是北方,到了淫雨或者溽暑时节,也照例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我们那里就有这天儿闷得快让人长毛了的话。那么,僵尸会不会生毛呢?如楼兰美女一般的干尸是没什么希望了,可是新葬而未腐的尸体却极可能在地下生毛。我没有这方面的实践,自然没能亲眼见到,只能想当然了,但明以至清代的人却是肯定出过不少具有这方面实践经验的人才的。也就是说,从明代开始,民间有一种堂而皇之的掘墓之风,而且所掘的正是新葬之墓!
这就引出另一个恶劣风俗的话题,即僵尸化为旱魃之说。旱魃之为物,其来甚远。《说文解字》:魃,旱鬼也。段注:魃,旱神也。此言旱鬼,以字从鬼也,神鬼统言之则一也。这旱鬼或旱神古代有数种说法,为人熟知的一为黄帝时的天女女魃,二为《神异经 height: 566px;" />
四
但古人是凭借哪样的观念做依据,把僵尸与旱魃这素无往来的二位拉到一起的呢?从《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之类的书中自然是找不到其间因缘的,这只能从记录了一些民间巫术的笔记中去搜索。明代之前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但却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原来在宋代时就有一种说法,认为僵尸是很能吸水的。《夷坚乙志》卷五刘子昂条中说到和州知府刘子昂为一鬼物所祟,便请来一个道士除妖。道士经过分析,认为作祟的是尸妖,而且就在府衙之内。但内外衙那么大的地方,总不能整个儿地大揭盖儿吧,而道士则自有探测之术。他命人挑了几十担水,倾泻在院中,其一隅方五六尺许,水至即干,掘下去,果然是一具僵而不损的尸体。
但道士的这一高见,在宋代却只用于拿妖作怪,正如不龟手药仅用于洴澼洸,真是埋没了知识和技术,以后竟然失传了。但到了明代,也许是乡村知识分子格物致知的能力大有提高,也许是他们从古书以及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就恍然:僵尸所以能不腐,而且生有白毛,就需要保持尸内的水分,这样就可以把它们想像成一个吸水的怪物。而人们的联想能力高不可测,居然能想像出这一个僵尸能把方圆几百里天上地下的水都吸干。而如果把这旱魃砸烂,那么它所吸收的那些水分就会得到释放,于是而油然生云,沛然作雨了。
但明代被诬陷为旱骨桩的诸位僵尸,也只不过生有白毛而已,并没有任何可怖可骇之处,而在被掘、打、砸、烧的全过程中,他们至多不过是吱吱地叫上几声,从来没有任何反抗,更不用说为厉为祟了。所以到明代为止,僵尸的表现仍然可以说相当绅士的。但不幸的是,到了清代的南方,这些僵尸的性质就发生了向恶的转化,变成前面所介绍的形形色色的毛僵。
北方打旱骨桩的故事肯定传到了南方,但南方似乎并没有把它作为抗旱经验运用,从记载中也找不到这方面的实例。这自然与江南比北方较少干旱有关。周作人说僵尸常被当作旱魃,能够阻止天雨,让人感到诸僵在南方好像更有益于防洪防涝似的。当然江南也没有挖坟掘墓寻找旱魃,让他们像天女魃制止蚩尤的大风雨那样做抗涝的功臣,但至少把诸僵的致旱恶迹给忽略了。可是这一忽略 并不是对诸僵的宽容,北方僵尸为人们所掘除,是把他们当成旱魃的寄生物,而南方的毛僵作祟,则是尸体本身的行为,这实际上加重了诸僵的犯罪情节,把他们由不知情的从犯变成了主犯。北方的僵尸只是躺在棺材中在附体的旱魃指使下制造旱情,而南方的僵尸则是跳出棺材,做起杀人越货的恐怖分子勾当了。(声明一下, 以上所说的南方、北方,只是取其大致,并不绝对。)
五
僵尸要想跳出棺材,要有一个起码的条件,就是棺材盖能够掀开,那就需要或者是坟茔失修而棺木外露,或者是周作人所说的久殡不葬,棺材就摆在地上,对僵尸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门朝上开的活动房子。
早自六朝以前,南方就有人死之后棺木长期厝置不葬的陋俗,此俗虽然北方少见,但也始终存在着。这一陋俗受到了中原南迁人士的非议,那大多数的言论是来自儒家的孝道,而在幽冥文化中的反应,则是出现了不葬之咎,尸化为妖之说(梁"> (本文作者:栾保群 原文来自澎湃新闻网)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