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在道教中,养生是不可或缺的追求。道教之所以重视养生,是因为其是一种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追求为终极目标的宗教。神仙的根本特性是长生不死,所谓老而不死曰仙。在道教看来,仙人都是由凡人修炼而成,而且修炼只能在现世完成。与有些宗教主张的人死后上升天国完全不同,道教认为,人一旦死亡,成仙的希望也就完全失去了。因此,人寻找正确的修炼方法并付诸努力就十分重要。也正因为此,养生的重要地位也就凸现出来了。首先,由于成仙与人在现世中的修炼直接相关,修炼时间越长,所达到的层次就越高,成仙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如何促进人的健康、延长人的寿命就成为影响人成仙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研究如何增进人的健康长寿的养生也就自然成了道教关注的一个重点。其次,成仙还与人的修炼方法直接相关。要想成仙,必须有正确的修炼方法,如方法不当,不仅成不了仙,甚至会缩短寿命,导致死亡。所以如何找出正确的修炼方法并按其修炼又是成仙要解决的另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养生研究同样不可缺少。道教养生追求的健康长寿与成仙追求的长生不死在方向上完全一致,事实上在修仙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其修炼方法几乎就是一种养生方法,只是在高级阶段才与纯粹的养生有所不同。养生受到道教重视,虽然今天看来其所提供的修炼方法并不能成就成仙的幻想,但其实践对于普通人的健康长寿还是有很大帮助。
经过两千余年的探索,道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科学与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传统养生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系统,其他中医养生、佛教养生和儒家养生不过是此传统养生体系的补充而已。从理论与方法体系来看,道教养生包含了四个层次的内容,即哲学方法论、养生基础理论、养生原理理论、养生方法。四个层次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养生科学与文化体系。
任何科学和系统的知识都必然是在相应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道教养生也一样。道教养生的哲学方法论,主要来自中国古代的四种哲学理论,即道的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学说。其中,道的学说揭示了道作为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产生、存在、运动、变化的根本根据和根本规律;阴阳学说揭示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阴阳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五行学说揭示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存在可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而其相互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整体观学说则揭示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之间及各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共为一体。道教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正是在上述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其几千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也是在这些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道教养生的基础理论首先关乎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揭示,包括形气神理论与性命理论、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其中,形气神理论与性命理论涉及对人的本质特性的认识。据此,人由形、气、神三种要素构成,是此三者的统一。在人体中,形、气、神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它们密切联系,而人的存在离不开其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人体的形、气、神发生分离,也就意味着死亡。道教的性命理论认为,人也是命与性的统一。但由于命可以对应于形(精)气,性可以对应于神,所以人体性命实际上也可以看作形气神的另一种表述。脏腑理论是道教从古代医学借用过来揭示人体功能系统的具体结构的理论。据此,人体有五脏六腑功能系统,其中,肝、心、脾、肺、肾五脏是大的功能系统,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则是附属于五脏的较小的功能系统。这五脏六腑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心藏神,主血脉;肝藏血,主疏泄;肺主气等,通过它们的共同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存。同时,五脏六腑系统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如果某一脏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其他脏,并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经络理论揭示了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的信息联络机制,认为人体内众多经络是人身经气运行的通道,大者为经,小者为络。人体内的经络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无数的小络脉。经络在人身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行经气,沟通形气神和性命,联络协调脏腑,使形气神和性命协调一致,气血和畅,脏腑通利,以保证生命功能顺利进行,维持人体的健康。如果经络阻滞,形气神和性命不调,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发生障碍,人体就会产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道教养生原理理论主要包括:协调阴阳理论、道法自然理论、形气神并养理论、性命双修理论、调理脏腑理论、疏通经络理论、虚静无为理论、后天返先天理论、和顺自然理论、人我和同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从生理上说明了养生的一系列原理,更从心理上和社会上阐述了达致健康、快乐、幸福的原理和方法。在各种养生原理理论中,协调阴阳理论是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哲学指导性理论,强调养生从人体阴阳的矛盾协调统一中来进行调养;道法自然理论阐明了养生必须遵循人体的自然本性和生活的自然本性;形气神并养理论则指出了必须从人体的本质构成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调养,并要注重三方面关系的调理;性命双修理论则是从人体本质构成的两个方面阐明了养生应双管齐下,命与性兼顾,而不能只顾一面;调理脏腑理论从人体功能系统的角度阐明了养生应以脏腑功能的调理为根本的原则;疏通经络理论是从人体各部分的联系系统阐明了保持经络的畅通是养生的一项基本工作;虚静无为理论阐明了养生应遵循人道之自然的虚静无为本性,反对人为悖道的妄作妄为;后天返先天理论指出了养生应以从后天物性、欲性返归先天道性、真性的根本道路;和顺自然理论阐明了养生必须按自然之道行事的原则,并强调了与自然事物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人我和同则指出了养生应尊重他人,与他人和光同尘的重要性。
养生方法属于技术和操作方面的内容。道教基于对上述原理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其中大多数在上千年的实践中也被证明卓有成效。道教养生方法主要有守一、坐忘、存思、存神、行气、吐纳、胎息、导引、按摩、针灸、辟谷、服食、居处、房中、调摄、外丹术、内丹术、雅趣、养病等。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则可以概括为:饮食调养、药物调养、四季调养、睡眠调养、居处调养、导引调养、按摩调养、针灸调养、房中调养、内炼调养、雅趣调养、疾病调养等,涉及人体各方面的调养及各种养生问题的技术解决,并具有人体养生的针对性和完整性。道教养生方法在机制上具有与基础理论和原理理论的内在同一性与一致性,体现了理论对方法的指导性及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贯通性以及整个道教养生体系的完整性。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宗教研究所)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