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与正一道教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首领的尊称,或流行民间作为一般民众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然而至元代,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但为了笼络人心和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它意识形态的手段,特别是宗教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

元世祖统一江南后,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从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见张陵第三十六代孙张宗演起,直到元末第四十一代张正言止,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大真人,并受命掌领江南道教。以官方名义封张陵子孙为天师,并命其掌领江南诸路道教,都是仅见于元朝特有的制命,反映出元室崇奉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的用心。天师封号是尊贵的桂冠,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又是很大的实权,张陵子孙获此荣宠,立即身价百倍,在整个道教界,特别是在众多符箓道派中,地位便显得十分突出和显要。诸如江南地区各级道官的任命,各派宫观的赐额,各派之间矛盾的解决,以及各派有重大事务须向元室请示等,都须首先报告天师,或请天师转达。这样一来,历代天师自然成为江南诸符箓派共同的首领,龙虎宗也就成为各符箓派的核心,这就为日后正一道的成立准备了领导核心。

早期正一道教一直重视《道德经》的诵念。《道德经》成为其重要的功课经,《洞玄五称经》称:

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焕乎奇文,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西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于七祖。[1]

早期的太平道的于吉就宣扬立精舍、烧香、读道书。精舍即是早期的宗教活动点(或说基地),烧香是宗教活动,读道书应该是早期功课修习行为。《太平经守一入室知神戒》说读道经之功德:

其读吾书道文,合于古今,以类相从,都得其要意,上贤明翕然喜之,不能自禁止为善也,乃上到于敢入茆室,坚守之不失,必得度世而去也是故古者贤明德师,乃能助帝王致太平者,皆得此人也;故其言事悉顺善而忠信也,乃其所受道师善也其中中贤力共读吾文书,合于古今道文书,以类相从,力共而不止,其贤才者,乃可上为帝王良辅善吏,助德君化恶,恩下及小微草木帝王长游而无忧事,群臣下俱示教力为之,莫不顺善而忠信,无刑罚而治,其善不可胜书其百姓俱共读吾书道文,上下通都合计,同策为一,无复知为凶恶者也[2]

前及,张道陵初创五斗米道的教义教规,名为三天正法。其诵习《五千文》应是早期道教的功课经,乃是道民必修之课。早期五斗米道诵习《五千文》就是以默诵或直诵来学习经文,了解经义。在《大道家戒令》中就明确阐明道士诵持《道德经》的重要性:

悉当须明师口诀,指谪为符命,道复作五千文,由神仙之要禁。[3]

诵习《五千文》是道民、祭酒、大治头本人的自我修习,提高认识,修炼情操的一种方式。龙虎山天师道一直到现在都在持诵《道德经》。道士们共同修习功课行为,应该来自早期的天师道。北魏时期的寇谦之天师的专以礼度为首开始改革了这种简单的修习行为,改直诵为音诵:

吾(老君)今并出音诵歌诫,宣勅诸官章书之法,如生官文书,可得达理,凡愚道官,不练章表,奏不就于明,能学习练法言达斋功,胜于千通。[4]

寇谦之改直诵为音诵,使祭酒领着道民们一同诵习,整齐划一,遂成一种共同修习的宗教仪式,这应是道教徒作功课活动的前身。后来,道教音诵功课形式愈来愈复杂,《洞真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则称:

凡修众经,以《琼文》为先,诵咏寂室,静庆霞轩,群魔伏使,万试敢前,随意所修,乃得道真,万遍道备,腾身太清。[5]

成书于隋末唐初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则称诵念三洞宝经者,形陟绛霄,而听到诵念者,乃神生碧落,莫不人天仰赖,生死依凭,为群品之津梁,实众真之户牖。

正一道教教习音诵功课是从童子开始的,《道门通教必用集》称:

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传闻舛差,蹈袭芜鄙,悉加厘正,俾就谨严。[6]

早期的正一道教认为,通过诵经万遍,道士可以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据《无上秘要》引《洞玄空洞灵章经》称:

善信男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若能长斋,诵经灵章,万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飞行,其道高妙,不得漏泄。[7]

因为,千遍通神,万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凶,通真就可以经灾履厄,腾景三清。[8]正由于如此,在天地运终,星宿错度,日月失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师友命过等事发生时,都要诵经,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9]宋白玉蟾真人在《赞救苦经辞》中则认为讽诵《太上灵宝天尊说救苦经》的人,就是莫不代天尊而演说经教,体大道以引接浮生。[10]代天说教就是宣传教义。

从元代起,由于历代天师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各派之间接触频繁,从而彼此间的交融更加广泛而深入。如玄教大宗师吴全节既向陈可复学雷法,又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还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玄教另一弟子陈日新既精诣黄箓斋科,又研究道书丹经。茅山道士赵嗣祺参学玄教,张雨拜玄教道士王寿衍为师。武当全真道士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等都向清微派宗师黄舜申参学清微法。徐异既嗣净明道为第二祖,又向全真掌教兰道元参学全真。赵宜真先学正一法,次师全真道士金志扬之徒张铁玄、李玄一学内丹,复向净明道士学净明忠孝之道,被尊为净明道第四祖,如此等等。各符箓派的互相参学交融,为组成正一道大派准备了思想条件。

洪武七年明太祖以灵宝斋仪失于文繁,又命邓仲修、傅若霖与南京朝天宫住持宋宗真等删繁摭要,重新修纂,并设筵以宴享之。明太祖为新纂之书(即《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所作的御制序文中称: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天师道教借机也统一的功课经典仪范。

明清正一道教派别众多,有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等诸小派。但均以《正一经》为共同奉持的主要经典,主要法术是画符念咒、祈禳斋醮,为人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龙虎山自古以正一祖庭相称,早期天师道教以《清微启请告歇科》为早晚功课(或称《早朝金科》)。正一日诵早晚课所颂的经文与全真道教相同,惟最后几篇经文用字稍有差异,如《雷霆总诰》,早课用仰启起始、我今有请望来临结尾,晚课以安奉起首,安奉座坛庭作结;《土地咒》早课内的《启请》,晚课以《安奉》代替。1994年经张金涛、曾广亮重新辑录,命名为《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早课包括:《澄清韵》(或用香赞祥烟初起,三界氤氲,罗天海岳异香腾,到处霭慈云,通真达信万生皆遐临。)、《八神咒》、《开经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玉清诰》、《上清诰》、《太清诰》、《玉帝诰》、《天皇诰》、《星主诰》、《后土诰》、《南极诰》、《救苦诰》、《斗姥诰》、《三官诰》、《玄天诰》、《老祖天师诰》、《葛仙翁宝诰》、《许真君宝诰》、《虚靖天师宝诰》、《东岳宝诰》、《普化宝诰》、《雷霆总诰》、《社司咒》、《土地咒》。晚课主要延续天师道教传统,继续持诵《道德经》。

茅山道教一直应用《茅山早朝科仪》、《茅山午朝科仪》作为功课修持经典。其《茅山早朝科仪》分殿内与殿外两部分,殿内包括:众唱《步虚》、高功说白、《荡秽》、步《九凤罡》、《开启对唱》、《迎鸾接驾》、《五方安镇》等,殿外包括:《上天台》、《祝香咒》、宣读意文等。午朝内容包括:法鼓三通,乐师奏《万年欢》,高功持圭掐诀拜四方、步三台罡三上香、高功起《威灵咒》、请称法职、宣读疏文、念三茅词、举念华夏颂,高功高功咒天门、地户等作用,焚符召将、召五方、熏表、断罡符、《开天符》出池、《小礼经》、《十念》等。后来茅山道教有了专门功课经为《上清日诵早晚功课》。

早期净明派注重符箓斋醮活动,净明派祖师许逊的弟子中不乏精通斋醮音律之人。其中元神周真人就少好天文音律之学,[11]神惠曾真人也少为道士,天资明敏,博学多能,修三天法师之教,逆知来物,[12]普惠钟离真人乃善符禁之能,[13]隋唐时期的洪崖张真人身长七尺五寸,眉目疏秀,语音如钟。善琴书,善长啸。[14]玄宗曾经召见,得闻长啸之音应声而发,音韵清绝。[15]长啸本道教法术之一,后来被应用到斋醮经韵音乐之中。白玉蟾真人曾经游历西山万寿宫,并书《玉隆会》、《仙云会》二记,删定《净明符箓科教诸书》。[16]

元代,净明派逐渐融入全真道教,如至元年出生的丹扄徐真人,先从中黄黄真人(元吉)学净明道法,后又参蓝真人于长春宫,得全真无为之旨。[17]明代的逍遥张真人擅长修持祭斗之法。[18]

明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其它一切支派皆归纳于这两派之中。正一支派主要有:大茅真君名盈所传清微派;天师张虚靖所传正一派;许真君传净明派;真武玄武派。明末清初,道教功课经行持仪式有走向大一统的趋势。首先是净明派在清初开始阐扬正一、全真一体的精神。如净明派的《修真朝课》的《普真诰》说:

宗坛立极,道统心传。清微灵宝及先天,道德混元兼正一。[19]

净明派将功课经进行了两次修编规范,所以,流传到现在有两种版本:一种为《修真功课》,一种为《早晚功课》。这两种版本都与全真道教的版本接近,说明净明派在清代初逐渐归入全真道教后,早期净明派功课经很可能被新兴起的全真道教所吸收。但从净明派《修真朝课》中所录全真《北五祖诰》、《丘祖忏悔文》等处看,其功课编撰似乎晚于全真道。

净明派《修真功课修真早课》内容包括:举常清常静无上大天尊三称、《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说常清常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三清诰》、《玉皇诰》、《后土诰》、《金容诰》、《玄天诰》、《三官诰》、《真武诰》、《圣母诰》、《祖天师诰》、《三茅诰》、《北五祖诰》、《郭祖诰》、《萨祖诰》、《灵安真君诰》、《妙化申真人诰》、《七真诰》、《南五祖诰》、《普真诰》、《普化诰》、《灵官咒》、《土地咒》、《三皈依》。《修真晚课》内容包括:举十方救苦无上天尊三称、《开经偈》、《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太上感应篇》、《斗姥诰》、《天皇诰》、《北极诰》、《五斗诰》、《天罡诰》、《周天诰》、《文昌诰》、《丘祖忏悔文》、《小赞》、《青华诰》、《灵官诰》、《三皈依》。
另一种版本也分两部经典,其中《早课》经内容接近全真丛林版本,包括:《澄清韵》、《八大神咒》、《中启请》、《玉清诰》、《上清诰》、《太清诰》、《玉皇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祝延圣寿文》、《灵官诰》、《三皈依》《回向偈》。其经中在《玉皇诰》后注明住其宫观,祝奉其圣,添唪其诰,活法行持。[20]

《晚课》内容包括:《开经赞》、《志心朝礼》、《斗诰》、《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青华诰》、《变食咒》、《饭上字讳》、《潽济咒》、《丘祖忏悔文》、《灵官诰》、《警语》、《三皈依》、《回向偈》。

其经后特别跋文标明为净明法嗣青云谱[21]全真弟子朱道明撰写。[22]跋文称《功课经》:

为善若水,盈科而进演净明宗教,有门庭、有径路、有宫墙数仞,登堂入室者,大小由之。[23]

纵观正一《功课经》的编撰,净明派最为规范完备,且较近于全真道教。其实,按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说:元末,江南道教诸派间,盖已无多大区别。[24]当时的全真道士金志扬长期居住龙虎山,以行符水祈禳而文明四方,王玄真学习东华派祭炼法,撰有《丹阳祭炼内旨序》。

[1]《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第324页。

[2] 罗炽主编:《太平经注译卷九十六 width:600px;">

以上就是《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与正一道教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6198.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