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内容提要:泰山灵应宫内明万历铜钟铭文《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属藏外遗经。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碧霞元君信仰和搜辑道教遗经续修道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铸经的因缘、经文内容、著作时间等予以初步考证辨析,并校录经文。
关键词: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 碧霞元君信仰 藏外遗经
泰山灵应宫内有一明代铜钟,其上铭文系一部《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以下简称《经》)。笔者查阅《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藏外道书》等道教典籍和泰山史志文献,均未发现收录,属藏外遗经。此经的发现,对于研究碧霞元君信仰和搜辑道教遗经续修道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铸《经》的因缘、经文内容等予以初步考证辨析,以就正于方家。
一、铸《经》考原
关于铸《经》的时间和原由,从铜钟铭文和现存于泰山碧霞祠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铜碑上《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中,可以略窥一斑。铜钟铭文有钦差总督泰山金殿等处工程御马监等衙门太监张忠、林潮、叶忠、陈承寿、齐芳,内官监太监崔登,管理太监李忠,领修金殿等工全真道士周玄贞仝奉旨造,万历甲寅年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不但铸有铜钟,还铸有铜碑,它们都是金殿的附属设施。万历甲寅年,即万历四十二年(1614)。金殿和铜钟当年完工,而铜碑则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铸成。这些工程都是奉旨造,并且由道士和内廷太监共同监工领修。由此,铸《经》人的身份和铸《经》的时间已经非常明晰了。
然而,明神宗皇帝为什么会如此耗资劳力建金阙、铸钟立碑呢?据《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可以推断其主要原因是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福国之神,明德惟馨,恩泽四海,具有翼纟宰 元化,助国裕民的社会功能。神宗大规模修葺碧霞元君庙宇,主要是借助老百姓对碧霞元君的信仰神道设教,辅助朝廷教化。
说起对碧霞元君的信仰,可谓源远流长。传唐代即建有元君神庙,刘禹锡《送东岳张炼师》诗云:久事元君住翠微,是唐代以前故有元君之名。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泰山,登岱顶玉女池发现玉女神像,据《泰山道里记》引宋马瑞临《文献通考》载,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清澈可见,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观,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1]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昭真祠。玉女池属大辟祠基,适掩于正殿龛座下。[2]之后,历代崇奉增修,金称昭真观,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万历间多次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清康熙间改额碧霞祠。碧霞元君信仰千年不衰,明清时达到鼎盛,影响遍及全国。清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记载,通古今天下神祗,首东岳。而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阶下。[3]黎民百姓虔诚地登泰山祭拜碧霞元君,则帝王对碧霞元君庙宇的修缮和拓建,便成为其德化天下的途径。这也正是神宗铸《经》的重要用意所在。
神宗建金阙、铸钟立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出于个人的信仰。神宗母子崇奉碧霞元君,与泰山关系十分密切。据《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记载,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孝定李太后圣母目眚,朕心靡宁,朔月冰兢,露祷于昊天上帝,复命内臣持节以祀东岳泰山之神、天仙碧霞元君,祀事孔明,慈颜以豫,目眚遂益蜀 。则是泰山元君即赫朔虞,遂我圣母,以及朕躬,贶莫大焉。所以出内帑金钱若干,镀金为像,范铜为殿,筑石为台,奉元君殿居。金阙明万历四十一年开始施工,次年四月初四竣工,期间,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复不天,圣母升遐,孝定李太后仙逝,宜与元君在帝左右,于是,神宗遵遗命奉母陪祀元君。[4]
神宗生母孝定李太后笃信碧霞元君,神宗事母至孝,深受影响。神宗即帝位时才11岁,当时朝廷重臣张居正请李太后暂居乾清宫照顾神宗皇帝的生活起居,太后教帝颇严,后行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5]甚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神宗立皇太子亦是听从母命。正因为神宗事母如此,才有大规模修葺碧霞元君庙宇和奉母为九莲菩萨陪祀元君之举。
神宗一朝多次增修岱顶碧霞灵佑宫。万历十三年(1585),更新往制绘椽藻栌,霞驳云蔚,俨然仙居,非人世所有[6]万历十七年(1589)两宫太后圣寿,又铸铜万岁楼。万历二十一年(1593)、万历三十六年(1608),又两次重修碧霞宫殿宇,琼宫银阙,连岭被麓,丹青金碧,掩映层霄,香烟烛焰,若云霞蒸吐碧落间,是为碧霞元君之宫。[7]足见殿宇之壮观,香火之兴盛。据明查志隆《岱史 width:600px;">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