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中国宗教史上的首次跨越——论信仰与形式兼备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在五斗米道创立之前,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以巫为特征的历史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活动极为频繁。张光直先生将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特征概括为萨满式或巫术性宗教。《尚书桓帝记》记载:桓帝延熹八年正月,遣左琯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又使管霸之苦县祠老子。次年,遂亲祠于濯龙宫,与浮屠并祠。这说明老子作为宗教人物已得到朝廷的认可。在有组织的教团五斗米道中,老子成为了被崇奉的主神。张陵奉老子为教主,把老子看成是道的化身。为了便于理解,还为《老子》作注,名《老子想尔注》。《想尔注》从宗教立场出发,在注解《老子》时,阐述了五斗米道的信仰与教义。其基本信仰是老子的道。他把老子的道人格化为有意志、能创生天地、主宰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 《老子想尔注》讲: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神化后的太上老君具有无所不能的巨大神通,常常显示出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张陵本人就受托于太上老君传正一盟威之道。

道教的创立,另一条件就是要有自己的经书。随着太上老君成为教主,《老子》一书也就成为了道教的经书。西汉前期,由于窦太后的提倡,《老子》成为皇室成员的必读书。《老子》在汉代已经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为了讲解、理解、信奉《老子》,五斗米道对《老子》进行了宗教性的注释,令祭酒主讲,令道民颂习。余平先生认为,就道教史而言, 《想尔注》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与从《河上公章句》到《太平经》、《周易参同契》等早期道教经典不同,《想尔注》第一次生成了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立场;经过想尔之道的生存性构建,中国传统的神仙信仰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体性的柔性生存方式,而一跃成为一种组织化、仪式化、制度化,就是说,真正独立的宗教信仰性的生存方式。

五斗米道的另一个重要信仰是长生成仙。五斗米道教授其信众守一、行气、房中等道术,以便与道合一、长生不死。《想尔注》说守诫不违,即为守一;仙士有谷食之,无则食气;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这种主张怀道抱一、导引行气,配合自律和节制的宗教修持,已经不同于战国和西汉时期那种寻找神仙,求不死之药的方士。饶宗颐先生提到:《想尔注》与河上《注》同主炼养之说。然河上仍兼顾老子哲理,及其文义上之融贯。《想尔》则自立道诫,自表道真,于老子哲理几至放弃不谈,即文理训诂,亦多曲解。这种曲解是从哲学到宗教的必然和必须。

对于成仙,司马迁曾有这样的评论。他说:方士之候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史记封禅书》)。

以上就是中国宗教史上的首次跨越——论信仰与形式兼备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6077.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