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继承道统面对现实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内容提要:廿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传统文化范畴的道教在新世纪中,必将有新展示、新进步、新成就、新贡献。道教既有历史的辉煌也存在现实的弱势,所以一定要面对当代现实社会,弘扬道教有益社会进步的教义精神,积极探索,走出世俗的误区,适应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本文认为: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政府部门依法对宗教的管理,有道教界自觉地修正和积极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有学术界对当代道教以及道教有益社会进步文化精神的研究、关注和弘扬,道教未来的前途无限光明。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西方有一位杰米、罗杰斯先生,据称他在中国考察七周后说:如果说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分别属于英国和美国,那麽现在就该轮到中国了。外国人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有史以来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快(见《参考消息》2001年7月11日8版介绍美刊文章《廿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吗?》)。廿一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这是正在逐渐被客观事实不断证明的预言。新中国建立五十馀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世界不得不承认:东方沉睡的雄狮已经醒了!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源渊流长,为推动社会历史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廿一世纪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进入了新的时代,同属于传统文化范畴的中国道教,在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适应当代社会前进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要责无旁贷地在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和潜力,克服缺陷和不足,使古老、传统、土生土长的道教扬长避短,在新时代中作出新贡献。

一、弘扬道教的教义精神

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形式,华夏文明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道教的经籍中获得史料。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形式。古往今来的道教徒爱国奉献,追求崇高,富有雅量含和的胸怀,维护社会祥和安宁的环境。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道教要求教徒惜福知足持守太上教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教义精神。如此严于律己的本土宗教形式,奇怪的是人们对之认识并不深,缺乏热心和尊重的程度。我国现有的五大宗教形式,从整体上去看道教最显弱势。这是什麽原因呢?社会人士为什麽对道教却无对其他宗教形式的那份热情呢?我认为:这是道教没有做好弘扬教义内容和文化精神的事情,在当代道教这方面的落差和误区很显然很突出。

过去常听人说道教的教义多为保守和无所作为的教旨。人们也举出许多的内容,比如道教的教义精神无非是清静无为、寡欲不争、自然柔弱、知足常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等、等等。实际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说到底社会信众和一些道教徒还是不明白道教,或者说对道教真正的教义精神瞭解不多。以为道教仅仅是烧香拜神,有些糊糊涂涂的道士也以为完成了宫观规定的早晚功课,为信教群众举办宗教活动,上殿诵经也就是以道为事了。多少年来信教群众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疑难和困苦,就是到庙堂神殿中去敬香、许愿、抽籤、拜神,更低等者就是看相算命。殿堂中的值殿道士见香客磕头就敲謦,放香钱佈施也只会拱拳稽首,钱入山门,福归施主、广种福田、行善积德,几句慈悲、慈悲完事。香客走时即说一句回香得福、吉祥如意之类的吉利话。当然,这些都是我们道教的东西,是道教徒应该瞭解和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是道教根本的内容和精神。过去许多道士即使有人问起教义精神,还会说道不外传等糊弄人的话,这样的道教徒自然只能被定位在香火道士的层次上了。信教群众如果只知道烧香磕头,也只能认为是朦昧信众。如此的素质水平,难怪要被人叽为是迷信了。什麽是迷信?我从为对自己所行既不能知其然,又不能知其所以然,人云亦云,盲目崇拜之谓也。

毫不隐晦地说:相比较其他的宗教形式,道教的信教群体缺少对道教基本知识的瞭解和认识,更不用说深层地研究学习道教文化了。追根究源,还是道教自己没有做好工作,没有做好道教文化精神的传播弘扬工作。就是因为我们道教界不善于去释疑解惑,所以社会对道教不甚瞭解。人们只凭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的说教形成对道教的认识。本来道教是随著社会民众感觉的苦难和问题产生的宗教,拳拳之心、根本的愿望和目的还是想要解决社会的现实剖,但是人们却不瞭解他,这岂不也是悲哀的事!道教的教义精神,多来源于老庄,只要我们对《道德经》、《庄子》等道教基本的经典稍有研读,就能明白道教的教义精神多为哲理,金玉良言,是启迪人们心智的良药。一切都是依赖文化进行传播的,没有对道教文化的弘扬,信教群众如何有机会深刻地瞭解和理解真正道教的教义精神,又如何与道教界进行深层的沟通?

实际上道教不仅在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对中华文明有杰出的贡献,而且很早以前就是注重科学技术的宗教。许多古代道士都对祖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并有著巨大的成就。

道士的炼丹就是有贡献的科学技术的实践活动。外丹的烧炼就是古化学的实践活动,并且还促使了火药的发明,这是被列入祖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壮举。道士出于长生不死的主观愿望,去烧炼九转金丹,但这种炼丹活动,客观上却成为古代学实践活动的先驱。比较西方三、四百年的化学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从魏晋时期葛玄、葛洪祖孙的古化学实践活动算起,我国的化学史就有千馀年的历史了。已故的宗教家赵朴初先生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道教协会庆祝成立三十周年茶话会上讲话》中说:道教的学术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众所周知,道教的炼丹术传入西方成为现代化学的始祖。十四世纪一个道教徒王古已被国外学者推尊为人类航太事业的先驱(1970年4月25日第十四届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以王古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同时命名之中国人有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四人),王古发明类似火箭推进器之机器,起源于道教的气功,当前正风靡全世界。道教的成就和贡献并不止于此,在养生、化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理、生态环保、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以及伦理道德等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和表现。

道教是讲神仙修持的宗教,追求神仙的思想是极具进取精神的,因为道教徒通过修持,希望用有限的生命,以求神仙无限的长寿或长生久视,这本来就是以不可能去求可能的事情。道教有如此高深的内涵,为什麽既少为人瞭解,又常为人误解呢?只能说这主要是由于道教不善于主动地弘扬仍然活的。有益社会人群的经文教义,宣传道教有益于社会的文化精神。

二、走出消极的误区

道教在漫长的发展、衍续过程中,自然也会有吸收本不属教义精神的许多消极的、阻碍道教进步发展的庸俗内容,由于这些东西的不断浸入和腐蚀道教的肌体,使道教这个载体不堪承负这种沉重的本不应该背起的包袱,我想这是任何一种宗教和团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情况。明清以降道教在整体素质上没有大的整肃和提高;涌现出的高修为道教徒数量较少,尤其是当代更为鲜见;现在道教在教外社会上缺少高素质的居士队伍;社会上也有研究和修炼风行社会的许多养生功法(气功之类)者,但大都如过眼云烟,成为昙花一现的闹剧,经不起时代和社会的验证,甚至有些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对社会的进步起到负面作用,这方面的情况足以引起我们道教界的注意。即使是道教养生方术,但是其中许多内容一经始作俑者的炒作,味道全变了,脱离道教修炼本旨;还有人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编造各自的神话,完全不是道教信仰本意,使道教养生术在社会中面目皆非;甚至依而导人入邪者亦不乏其例。即使客观研究养生术的人,他们也很少知道其与道教的关系,更谈不上与道教信仰之间的联繫。以前社会上讲功法养生的人,许多是为孔方兄利益的驱动。现在既深研道教养生方术和哲理思想,而同时又对道教虔诚信仰或有特殊情感的学者居士太少。

今天的时代,道教呼唤自己的学者,呼唤对道教富有感情和认同理解的学者!在这方面佛道教优劣形势就非常明显,佛教其中不乏既有虔诚信仰,而同时又有许多深究佛学精义的大居士。当然,这其中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宗教本身的因素,在此不多叙说。教内,道教徒队伍庸俗化倾向值得引起的重视。进入道教者,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机缘,其形式种种不一。比如有不耐世俗生活的艰难为生活所迫,进入道教纯粹是为了谋生活;也有些年轻人进入道教是由于好奇,或进入道教是为了学些本领(学音乐、学武术、丹道、术数等);也有因各种情况进入道教(为情所困、生有疑难杂症等等);或因高道引领出家修炼,或家门与道教有较深渊源;与生俱来、与道教有缘而投入道门,那是极为稀少的情况。有人崇尚道教哲理,有人则纯粹为精神寄託,种种烦恼,情况不一。总之入道的起因、目的不同,入道后的所作所为,和他们所达到的层次和进入的境界自然就不同。现时代的道教徒,综合道教各宗派的情况,大致可以归类划分为正一、全真两派。道教正一、全真两派的教徒中,虔诚敬奉道教教旨的道教徒,是道教顽强生命力的基础。

当前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道教从宫观场所到道教徒都表现出不容乐观的信仰淡化的现象。虽然这是宗教管理者应说的话,但是道教界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清醒地看到这种不利于道教传承的情况。宗教界自己如何自主管理好场所?登记开放的宫观场所如何处理好道教界人士的修持,并同时经营管理服务性第三产业?道教界第三产业等经营形式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除了用于宫观建筑设施的维修建设、改善提高宗教人士的生活待遇水平,提留必须的积存,如尚有剩馀,那麽这些剩馀经济如何使用?宫观经济的管理使用是否引进与社会一致的财会、审计等管理、监督机制?宫观场所如何既培养出道徒从事宗教科仪的技能,按法规为信教群众和宫观日常举办好宗教活动仪式,并使这种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又能妥善地处理好与经济的关系?道教界如何提高道教徒的素质,既适应当代社会,又澹泊名利,并在经济利益上使他们获得与实际劳动付出相称的切实的生活保障?社会中散居正一派道士,如何满足他们真正的信仰问题?如何使散居正一道士开展正常有序的宗教科仪等道教信仰活动,并使他们在其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合理合法的经济待遇?以及如何提高正一道士素质、促使他们自觉地在社会活动中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等。这些情况不解决好,道教将越来越向商业型、经营化方向发展,从而导致道教在整体上向庸俗化方面滑坡。

无须讳言地说,道教面世以后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身,不断弘扬正教精神的过程。道教史有记,祖天师张道陵就对原始道教经历过一番整合,他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会三界万神,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定三十六真坛,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设祭酒男官女官以赞玄化,道教始有正规的教团组织。这使道教终于走出原始道教的缺陷和误区。南北朝之时冠谦之和陆修静这两位道教祖师分别对南北天师道进行清整、祖述或弘衍。洗削吸附于道教的赘疣,使道教走出缺陷和误区,适应当代现实社会。金元时期,重阳祖师创全真派,发展过程中,马丹阳祖师也有拆洗东方教法的事例,以及南方符饩天师、上清、录宝,清微诸宗派共同倡导、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由嗣天师张与材领衔组成道教正一派,都是道教摆脱当时自身缺陷和误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体史实。

过去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现在仍然这样认为:在现代社会道教还要克服历史遗传的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的盲目自尊自傲,应该清楚地看到道教今天在现实社会所居的位置,清楚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道教界思想意识上所存在的差距。道教既要保持传统,但也绝不可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也不可能紧闭庙门,拒绝现代。当然道教也无须只看到现代社会的辉煌,只看到现代社会的资讯网路、自动化设施,只看到古老的道教与高科技之际的差距,更不能自贬玄门,产生悲观失望、自贱自辱的心态,而忽视道教在现实社会中的优势。我们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社会无论发展到什麽时代,核心主宰还是人。

三、面对当代现实社会

建国以来,道教在正常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很显然当代道教仍然存在诸多堪忧之处。表现为来自外部世界的干扰,首先是市场经济形势,对道教徒的信仰和传统行持,以及道教文化精神的衝击。众所周知,道教是既讲入世更讲出世的宗教形式。入世是道教积功累德和比较俗世社会展示崇高性的实际行动,出世才能表达道教的理想、追求和其特有的神圣性。从常识上讲道教包容性最强,最能接受新时代的资讯。但是作为一种宗教形式,道教又有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内容情况。

客观地说,道教并不是一个有严格制度压束的组织,现在道教界全国性最高层的组织形式是中国道教协会,也仅是中国道教徒的全国性的爱国宗教团体。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国道教协会也只能对地方道协、宫观实施指导关系,用八个字表述其功能即为服务、指导、联繫、协调。道教真正的主体是宫观、地方道协组织和道教徒。笔者就政治形势、时势政策的学习、认识和瞭解认为,国家对宗教和宗教徒的要求主要基于国家政策、大政方针贯彻落实的内容方面,真正做到: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最主要的是宗教界应该爱国,积极主动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其中包括服从政府的以法管理诸方面。归纳起来就是江总书记的三句话。在教内道教界自己的要求则是双重的,概括起来就是爱国爱教。每一个宗教徒不仅要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执著、坚定、富有深深的宗教感情;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爱自己的祖国,维护国家的统一,努力促进社会的祥和安宁,自觉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坦率地讲,道教实际更注重信徒个人专心持修道术,以应证道的玄妙:比如在科仪活动中,则体现为科仪活动能否达到感格天神,并终得印证,这可能就是学界所指、教内也能认同的神秘性吧。而终得印证的程度,则主要看道场中主坛法师个人修为和配合者,共同虔诚感格天神和教化世俗,奉道信仰、社会功用的双重价值的至妙境界。但是,今天社会中的多数道教徒,已不可能封闭自我,或远离尘嚣的环境,到深山中去清静修持。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也必然会影响道教的团体组织,使许多人在现实社会中产生浮躁心理。另外,现在虽然在教派形式上讲正一、全真两大代表性派系,但实际道教是多宗派的宗教形式,各自的精神特色早已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各宗派宫观道教徒的传承中。

还有一种客观的现实是: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形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地方利益出发,他们只考虑地方经济的利益,要在经济建设中创造政绩,以造成地方经济形势轰轰烈烈发展的状况,所以在一定的气候下推导宗教搭台,经贸(或商贸什么的)唱戏之类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前几年一些地方在这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这种搭台与唱戏,信仰与表演,甚至宗教界只管唱戏,主管票房的却是他人。将宗教徒神圣崇高的信仰形式庸俗为纯粹商业化行为的一场戏,这理所当然要受到由上而下,方方面面的指责和批评。但静下心来思考:处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宗教,一方面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和衝击,同时必然会对周边经济环境产生幅射和影响。

道教的宫观场所或在繁华热闹的都市中,或在名山胜地秀丽的景区之内。现代人敢玩:天上地下,惊心动魄、无中生有、什麽跑马围猎,篝火野营、飞龙攀岩、蹦激滑翔等等、等等,什麽刺激、惊险就玩什麽。真所谓:无所不玩其极!道教宫观场所所在的位置和景观都是超凡脱俗的地方,能不为旅游经济开发所关注,所垂涎?道教的信仰是清高超脱的,但道教这种宗教形式就在现实社会之中,所以道教界必须面对现实。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维护道教自身的权益,提高道教徒的素质,尤其是一定要提高宗教团体、宫观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和维权能力。现在我们的国家依法治国,是法制化社会,一切都要经过法制化的程式。每办一件事,签一份协议、合同都要考量是否合法?问一下还缺少什麽法律程式?最好多请教一些法律专家和顾问,以免自己掉入有心人所设陷阱,而为道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作为道教徒关键地还是要把握自己的心境,用宁静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的多景。当然道教界也应该利用现代优越的条件,在坚定信仰、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以道教可能的方式积极为国家为社会的经济建设作贡献。陈莲笙大师说的好:道在方寸,何必山林?即使置身于车水马龙之中,仍可以一尘不染(见《道风集》)。

四、适应社会的进步

当今社会,各种社会形态都在经受新时代的考验,所以道教界有识之士也应该以反观内视的姿态主动审视、清除附吸自身肌体上不属于自己内容的东西,这也是道教界常说的清整。清整的目的是宗教界为了调整自身,是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姿态。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传统文化有著自身展示的许多机遇,道教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中更有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廿一世纪的道教自然要适应当代社会。适应当代社会就是要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界的思想认识还是必须统一到这方面来。适应、说到底还是道教徒的适应。我是一个道教徒,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消除道教徒心理上的障碍,使道教徒拥有一个平常人的心理状态和国家建设者的思想境界。道教就在现实社会之中,道教徒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不是超越现实的神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比喻那些为社会、为人类、为道教均做出贡献,已经得道仙举的祖师。我们道教徒和社会中其他人一样都在规范的法制化现实社会中生活。除了信仰上的差别,道教徒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众生平等,是社会的一份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对这个民族和国家,道教徒同样有自己不可推卸的应尽义务和责任。我们既不要将自己绝对成神圣崇高的精神贵族,也不要因为道教徒是社会中的少数,就产生缺少依託,飘浮、游离、箦徨甚或自贱自卑的感觉。道教徒应该明白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宗教方面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国家的既定国策。自然道教徒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为,就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正常的活动。

道教是宗教信仰,有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是社会实体。在国家法制允许的范围内依赖这些实体,道教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培养道教人材,提高道教自身素质;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海内外朋友、同道正常地友好交往;可以进行文化活动,开展道教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弘扬道教有益社会的文化精神;可以参与社会的经济建设,增强道教社团的经济实力;可以举办慈善功德事业,根据道教社团的能力多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道教在现时代社会实践中,在保持道教传统本色,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应该著眼于时代的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在信仰上找淮更高的支撑点。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今天的道教界也已有非常的觉悟和实际的行动,在与当代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仅就培养人才和举办文化事业,亦有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教协会连续不断地举办道教知识专修班,逐渐形成今天的中国道教学院,为道教界培养的人员已有五、六百位以上。各地道教组织和有条件的宫观,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也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班、培训班、专修班,积极培养能适应当代社会不同层次一定素质的道教徒。现在,道教界有中国道协出版发行的《中国道教》杂志外,地方道协、道观也相应出版有《上海道教》、《三秦道教》、《福建道教》、《龙虎山道教》、《福州市道教》、《茅山道院》等杂志刊物,另外广东省、河北省、青海省和浙江温州市、温岭市等地方道协组织还办有不定期的《通讯》。这些都有效地宣传了道教的文化,交流了各地不同情况下道教界开展教务的动态和资讯,对教内沟通联繫、交流经验、研讨问题,相互学习提高,推动道教事业的进步,有著积极的作用。据我所知,近年来中国道协文化研究所还与各地道协宫观成功地举办过多期文化研讨会。在政府的关怀、爱护、支持下,在学术界专家学者的热心帮助下,这些文化活动有效地促使道教界逐渐地成长起一批既有信仰、又有道教文化专业知识,并能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肯钻研学习,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道教徒。我作为一名道教徒,看到道教界这些有效的举措,以及显著的提高和进步,确是由衷地高兴!

我觉得道教的宫观场所还有许多的事情可以去做,比如:有条件的宫观场所是否可以为信教群众定期举办一些旨在使大家瞭解道教、认识道教,宣道类型的讲座?在教言教,或者讲几部经典、或者就道教爱国爱教作一些讲演,说一些基本的道教知识等等;是否可以选择一些确有道教动功、静功本领,养生有术的道长,在道观中为教内外教授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之类的养生之功法;还可以将道观中富馀的房舍辟出场所搞一些茶道、茶艺、素斋,以及书画展道教文化实物展等等对教内外社会人群修养身心都有益的方式内容。只要是有益于道教界的团结进步,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弘扬道教有益社会人群的文化精神,能促进道教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好事情,我们都应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努力地去促使将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

以上所列四个小标题,所叙述的内容,无非是要说明:廿一世纪的中国道教,必须面对当代社会现实,道教界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利于道教进步的缺陷和不足;扬弃庸俗的内容,走出消极的误区;弘扬有益社会的经文教义和文化精神,促进道教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此,廿一世纪的中国道教,才能够正常延续,传承道统,寻求发展,与时俱进。

道教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首先有赖于政府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所制定的有关宗教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依赖党的政策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依法管理;凭藉方方面面,尤其是社科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道教的厚爱和关注,当然这种厚爱和关注不仅是历史的回顾,典藏的注疏整理,更应该关注和研究当代道教的实际,对道教既无须捧著,也不必一味地指责、贬低道教。道教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土生土长的宗教形式,延续至今就证明和显示了它客观存在的顽强生命力和历史延续传承的合理性。因此炎黄子孙更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道教,给当代道教多一份关爱,热情地帮助道教界找淮与时代同步、适应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理,道教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还有赖于道教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随著我国加入WTO以及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各行各业都将有更多的机遇和好运。展望中国道教的未来,前途无限光明,面对今天的道教现状,同仁更须勇猛精进、不懈努力、不断进步!

以上就是继承道统面对现实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607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