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从巴利佛经中的“arahanta”看老庄之“圣”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提要

本篇将南传佛教巴利佛经中的arahanta(汉译:阿罗汉)与汉语圣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分别穷尽分析了它们在《老子》、《庄子》及郭店楚简《老子》和《长尼迦耶》具体用法,得出定量数据:圣字见于传世《老子》共有32次,《庄子》149次、郭店楚简《老子》12次,共有8种不同含义。arahanta 词干词产生于araha词根,在《长尼迦耶》中从araha词根生成的不同词类共有568个,共有5种含义。 基于以上量化统计,本文完成了如下研究内容: 一、系统对比了圣和araha词根的意义异同,并指出圣的6种义项中的3个可以跟 araha词根产生的araha和arahanta词干直接对应,即圣字具有听闻、儒、墨家的圣和道家的圣等义。 二、揭示了圣和arahanta(阿罗汉)在基本用法上存在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本义、概念起点和圣和arahanta的标准判断等方面。 三、通过语境内容以及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把道家的圣和儒家的圣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道家的圣具备无为而治、无所偏爱、大公无私、纯真朴实、知识广博和内心宁静等6种内涵;揭示道家心目中的儒家的圣具备为大盗守、反害天下、毫无价值和推翻道德等恶性;圣字更明显可以包容对立的意义,似乎应有反训现象。 四、以arahanta的深层内涵为参照,揭示了圣作形容词所具有的明智义。

正文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样,至今形成以儒、道为主的国际性思想主流。虽然在过去出现百家争鸣,甚至儒、道学派理论也千差万别,但儒家和道家终于演成中国传统哲学主流派别。两家对自己理想的人物现象看法虽然不尽一致,却共同营造了一个由圣字所涵盖的重要范畴。我们认为早期中国传统文化中圣的概念很特殊,不仅具有哲学含义,还有独特文化意义。所以得到不同学派在某种层面上的一致认同。与此同时,如今传统印度文化一直在变化之中,各个教派也一直保留对理想人物的不同观念。虽然如此,他们眼目中的理想人物也跟中国的圣人多有相似之处。古时候把他们叫作适于被供奉的人物,这是因为他们被认为对社会有着指导性作用。适于被供奉的人巴利文作arahanta(汉译:阿罗汉),由araha词根生成。据巴利文佛经记载,arahanta词的来源并不属于佛教本身。当时此词与圣同,各家都希望自己被称作arahanta,不过各家对该词也每有自己的独有解释。因此,研究圣和araha词根的语言、文化和哲学等层面,有利于挖掘人们洞察它们不易为人察觉的深层内涵。

一、 老庄之圣的意义系统分析

《说文解字》曰:圣,通也。从耳呈声。,意思是圣,双耳通顺。从耳、呈声。其字形甲骨文作 华山道教协会举行“华山道教宗谱座谈会”,金文作 ,象人上着大耳,从口会意。不少研究者考释得出结论为听、声和圣三个是同源字,开始只有一个字形。李孝定先生认为圣之初谊为听觉官能之敏锐;故引申训通;贤圣之义又其引申也。......听、声、圣三字同源,其始当本一字。 徐中舒先生对圣字的解释也如此。 法赵诚先生认为甲骨文的圣字写作华山道教协会举行“华山道教宗谱座谈会” ,从人突出耳朵,旁边有一个口,当表示有所听闻之义,当是听闻义之引申。 ... ... 由此可知,卜辞的圣、闻、听在某一种意义上相同。也就是说,圣的本义是听闻。 尹黎云先生认为圣和听古文其实是一个字。甲骨文有华山道教协会举行“华山道教宗谱座谈会” ,耳下增人。人与 可以通用,如望字甲骨文或从人或从 。声 ... ... 非从耳,殸声而是在 (聽、聖)之上增殸以足意别字。 以上种种解释,如双耳通顺,听觉官能之敏锐或听闻等三者在意义上大同小异,都与听闻有关。根据古文字形和以往考释,不难决定圣的本义就是听闻,开始只有 字形,且听、声和圣三个是同源字。

在老庄著作中圣字的哲学价值是毫无疑问的。从词义或字数等方面来看,它是典型的哲学关键词。初步的研究结果《老子》共有32个圣字,《庄子》有149个。除此之外,郭店楚简《老子》也有12个圣字。尽管如此,传世《老子》和《庄子》等著作中,我们没有找到圣字的本义即听闻,但郭店楚简《老子》仍然保留着圣字的本义。这部珍贵的出土材料中只有1个圣字具有听闻义,如:

视之不足见,圣之不足 ,而不可既也。《郭店楚简老子丙本》

之外,郭店楚简《老子》中圣字还有声音的意思。人人皆知耳朵被闻之乃声音。因此,圣字从听闻直接引申声音。传世《老子》已失去其义,却在郭店楚简《老子》中具有2个圣字已有声音义,如:

音圣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大方亡禺,大器曼成。大音祗圣,天象亡坓。《郭店楚简老子乙本》

听别人的指导并向他们学习是古代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古人认为越听越聪明。于是至今听闻手段受教育普遍被认可。实际上,听从前辈的是传统教育的基础,也是古代文化教育的特点。不难发现在上述背景下,圣字从听闻又引申到聪明睿智 。在老庄著作中圣字的意义源流研究展示该字包括两个层次的聪明,分别是普通聪明及儒家的聪明。《庄子》具有1个圣字包含普通聪明义,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庄子说剑第三十》

其他圣字都具有儒家圣知的圣即儒家的聪明。聪明是人类跟其他动物分化的基本标准。但是,老庄学派否定儒家的聪明和智巧即圣知 概念。解释绝圣弃智时,陈鼓应先生指出圣字在《老子》书上有两种用法:一为圣人的圣,乃是指最高的修养境界;另一为自作聪明的意思。这里的圣即属于后者。 在老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圣知即儒家聪明的批判态度。儒家聪明的特点为闻而知之,指出了圣与听闻之间的关系。此义乃于普通聪明所引申。《老子》只有1列表示儒家聪明,如: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老子》第十九章

《庄子》中共有9个圣字含有儒家所指的聪明义。在字的用法来看,有的用讽刺儒家学说,如下面的第一列,但大部分用批判其学说: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庄子胠箧第十》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矫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庄子在宥第十一》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庄子天道第十三》

老庄学派认为其他学派即儒家、墨家等指的圣人是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但并非真正的圣人。他们的能力超越普通人,但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被坏人利用或者挪用他们的知识。特别是庄子认为所谓圣人的害处比好处更多。他们害了天下,成了大贼的助手,推翻了自然大道。总而言之,庄子认为推广圣之道对天下无有帮助。根据词义引申关系,圣字从普通聪明义引申儒、墨等的圣人。《老子》中没有圣字具有上述义,却《庄子》共有4个,如: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庄子胠箧第十》

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庄子说剑第三十》

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岛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槀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劳天下也如此。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跷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庄子天下第三十三》

这里我们特指说明大部分圣跟人或者一起表示儒、墨家的圣人,圣字在人或者前面拥有形容词性的作用。这也是从普通聪明义引申之义。《老子》没有相关例子,却《庄子》共有27个圣字表示此义,如:

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企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庄子马蹄第九》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庄子胠箧第十》

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庄子胠箧第十》

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庄子盗跖第二十九》

部分圣字直接不落出其含义,只有读上下文才可以断定其义。所以有时必须经文语流语境中查清关键词的准确词义,如说《庄子》中下面的例子都包含儒家、墨家等的圣人。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观夫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弃妹,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庄子天道第十三》

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庄子则阳第二十五》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庄子天下第三十三》

虽然在老庄著作中,部分圣字关系到儒家或者墨家等指的圣人的意思,但是大部分圣字具有老庄哲学所说的最高智慧和道德的意思,就是道家所称圣。著作中只能看到一个圣字,但从根本上,道家圣人与其他教派的圣人完全不同。除此之外,字的用法来看,一个单独圣字或者加上 人,都可以表示道家圣人之义。根据词义引申关系,可以决定此义也是从圣字的聪明义引申的另一个词义。尽管如此,根据圣字的词义、字数以及各个圣字所在语境来看,道家圣人可以分几种层次,因为所谓最高智慧和道德的范围非常广。也就是说道家最高智慧和道德也包括不同类型。当然,只有一个圣字,或加上人等不可能包含更复杂的哲学含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老庄著作中,圣字的前后文成了可以解释圣人的重要成分。因此,著作中语境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道家圣人所在特征。不仅如此,其中也能看到在老庄著作中,为何应有对儒、墨家圣人的批判态度。

以上就是从巴利佛经中的“arahanta”看老庄之“圣”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544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