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内容提要:本文以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留诗》所咏及主要内容为线索,结合唐代社会崇尚道教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以《旧唐书》、《新唐书》、《集异记》等典籍材料所记载之史料,讨论了叶法善在唐代社会的宗教领袖地位,悬壶济世,济度苍生的历史功绩,以及其所参与的政治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留诗 唐代 道教 叶法善 地位 功绩 影响
昔在禹余天,还依太上家。忝以掌仙录,去来乘烟霞。
暂下宛利城,渺然思金华。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这首题名为《留诗》的五言诗,相传为叶法善一百零五岁时,唐开元八年(720),于长安景龙观临终归仙时留给其侄子仲荣的遗诗。叶法善嘱其侄子:将吾书及诗进上,不得求官。当奉诏监丧,归葬括州。该诗由后人编入《全唐诗》卷860-2。叶法善在这首诗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在诗中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陈述了修道的历程,咏述了为李唐皇朝掌仙录,悬壶济世济苍生,度人初满,辅国功成的一生成就。这首诗是研究和讨论评价叶法善一生业绩与地位的重要参考资料。
但,观当前叶法善研究的众多文章却偏重于叶法善神秘道术的玄学研究,而缺乏从其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其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功过作用等宏观层面上的讨论。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决不能局限于其某一点,或某一面,而应首先从他所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入手了解和掌握他与当时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才能对一个历史人物作全面的了解,作出客观评价。如此,才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叶法善的相关事迹与功过影响。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将从文化解读的研究视角入手,结合有关历史典籍资料,对叶法善在临终登仙时所作的《留诗》就以下几个话题作讨论,并就此讨教于大方之家和同好同仁。
一、唐代尊崇道教的社会历史原因
纵观华夏历代皇权的更新变换,一个朝廷的政治权威的确立,只有被普遍遵奉的文化规范所支持,政治支配与管理才能成功,政府或皇权的统治行为才能被普遍接受。继隋代而起的唐代皇权朝廷的确立亦是如此,不能免俗,脱离这个一般社会发展规律,政权变更的模式。七世纪上半叶,唐代的统治者对于其所得的政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开始就有相当深的忧虑的,特别是那个协助父亲从合法的隋朝那里夺取天下,又以并不合法的资格夺取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除了在政治上采用相当开明和有效的方略以建立业绩之外,也曾经用开拓边疆平定四夷,赢得天可汗的尊称的方式来建立威望。同时,他还用抨击和贬抑隋朝旧臣的方式来确认自己君主地位的绝对正当性。此外,他也采用了相当高明的文化策略,如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排定三教秩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等等。这些努力与经营没有落空,于是在初唐他赢得了贞观盛世的局面与历史功绩。面对这个皇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渐渐建立起来,唐太宗的个人权力象征与绝对的权威也得到了普遍的承认。面对贞观盛世的景象与来之不易太平天下,他自信与得意地说:
曩之一天下,克胜四夷,惟秦皇、汉武耳,朕提三尺剑定四海,远夷率服,不减二君者⑽。
道教在初唐之时是如何得到李唐皇权的重视与尊崇,象叶法善等道家名士又如何被这个新建的朝廷收入胯中服务于其对社会的统治的呢?这应该从隋唐两朝之文化策略之比较入手分析才年能得到答案。隋时道教流行比佛教大有逊色,而唐统治者却极信奉道教,自以为其先世起于北狄鲜卑,无甚门阀和华夏传统可以夸耀,乃假托周代老子李耳作为始祖。唐建国后,高祖李渊即幸终南山谒老子庙;太宗时,下诏修老子生地毫州的老君庙;高宗时,又亲至毫州老君庙行祭祀大礼,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自立周称女皇后虽崇佛,但为了巩固初期的地位亦追尊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乃至玄宗开元末年,大崇道教,下诏两京及地方各州均置玄元皇帝庙奉祭,京都设崇玄学绾,置崇玄学生,专习老子书,且把《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四子书改称经。又封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等人为真人。玄宗还亲自到新建的老子玄元皇帝庙祭祀,提高庙的规格,易庙称宫,长安玄元皇帝易名太清宫,洛阳玄元皇帝庙易名太微宫,天下诸州诸郡庙易名紫极宫。凡举行郊祀大礼时,必先朝太清宫、太庙,然后祭南郊。天宝末年,玄宗还亲自注释老子《道德经》,并颁行天下。至此,道教由于得到统治者的尊崇与信奉可以说已达到了国教的鼎盛地位。
叶法善,字道元,一字太素,隋大业十二年(616)出生。《旧唐书 width:600px;">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