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在道教发展的不同时期,神仙具有不同的面貌,修炼成仙的途径也各不相同。相传唐时司马承祯所撰《天隐子》提供了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在道教神仙学说及修炼方式中,颇具特色,可谓易简而修炼之理得。
二
在第一篇《神仙》篇中,全篇总论神仙之道。作者认为神仙亦人也,人之所以可以成为神仙,是因为人生时,禀得虚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于内,遗照于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神仙既需禀有先天的虚气,又要能保持自己精神不外泄,不时刻与外在世界处于对峙之中,不随顺世俗之论,加之能去除世俗之邪,自然而行,便可修炼成功。《神仙》篇中所言之邪包括情之邪(人之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与气之邪(外在气候与个人身体所处的不同生理状态风、寒、暑、湿、饥、饱、劳、逸)。简言之,神仙之道就在于存养虚气,去除邪气。
《易简》篇申明凡学神仙,先知易简,易简者,神仙之德也。修炼伊始,需知易简。相反,如果神仙之道繁冗复杂,奇诡难行,只能使人执迷,无所归本。用著者的话说,世人学仙反为仙所迷者有矣,学气反为气所病者有矣。这些修炼方式及修炼者均迷失根本,丧失修炼工夫之要义。修炼之关键首先就应知晓神仙之道,易简而已,无需繁难。可以说,《天》书,为信众坚定了信仰,树立了信心,为修炼者开辟了方便法门。
《渐门》篇紧承《易简》内容,说明神仙之道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著者主张,在修炼过程中,虽然修炼过程简易,但亦应循序而行,修真达性不能顿悟,而修炼渐进秩序为:一曰斋戒,二曰安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这五者之间关系为了一则渐次至二,了二则渐次至三,了三则渐次至四,了四则渐次至五。五种修炼境界达成完毕后,则神仙成矣。
以上三篇主要阐释何为神仙及神仙之道的修炼特色,接下来四篇说明每一修炼法门的具体内容。
《斋戒》篇所云斋戒与传统所说的斋戒不同,斋戒的本义为祭祀前沐浴更衣,以示虔诚;一般以不茹食荤腥为斋,不妄言妄行为戒。而著者以为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慎之称。斋戒的要旨是节食调中,磨擦畅外,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手常磨擦皮肤,温热熨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调中与畅外的目的是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形坚则气全,使人体内元气畅通无碍。《天》书认为传统道家所说的休粮服气即辟谷服气之术只是权宜之说,并非让人永绝食粒,人先天禀有五行之气,就应食五行之物以调和之,岂可去食而求长生。因此,著者所言斋戒包括:百味未成熟勿食,百味(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久坐、久立、久劳役,皆宜戒也。其实质就是饮食之适中及对自身生理状况进行有效调理与养护。
《斋戒》篇主要是引导修炼者如何去除饥、饱、劳、逸之邪,接下的《安处》篇则申明如何去除外在环境的明、暗对修炼者的影响,并进而提出修炼者应力戒风、寒、暑、湿四邪及情欲对人之影响。所谓安处,并非指华堂玉宇,床宽褥厚的舒适之居,安处之要领在于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伤魄,暗多则伤魂,人之魂阳而魄阴,苟伤明暗,则疾病生焉。著者便把自己的住处设计成可以调节自然之明暗,从而使之对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吾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耀)。安处不仅仅是对修炼者居室住处阴阳适中,明暗相半的要求,人处于天地之间,也要注意天地之气有亢阳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太多事虑,太多情欲均会损害人体内元气之安定与平衡。之所以保持自身及与天地间的阴阳适中,明暗相半,目的是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乃长生久视之前提。
《存想》篇进一步说明如何葆有自己身神的安定。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之渐也。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亦逐外走,(心 )终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营营浮光,未尝复照。奈何不病且夭邪。世人多不知葆有自身心目安定的重要性,盲目追逐外物而使心目无根,从而神身不宁,导致诸邪入侵,最终使人多病早夭。
存神想身即可进入坐忘之境,《坐忘》篇即探讨坐忘为何。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 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 所谓坐忘,用著者的话说就是心不动且形都泯,当然,这种心不动与形都泯并非是如槁木死灰般的寂灭,而是随顺大道之运行,与道偕行而无追逐与道同行之心,应对万物而非单纯对外物做出反映。至于怎样才能获得心不动与形都泯的坐忘之境,天隐子并没有直接作答, (或问曰:何由得心不动? 天隐子默而不答。又问:何由得形都泯? 天隐子瞑而不视。 )天隐子用默而不答、瞑而不视对发问者进行了回答,这是不答之答,他用自身范行对问询者的探问进行了回答。当人试图追问什么是心不动与形都泯的境界,从忘之本就是要求彼我两忘,了无所照才能进入坐忘。
在《天》书的最后一篇《神解》中,著者探讨了斋戒、安处、存想、坐忘四门在整个修炼过程中的作用。一斋戒谓之信解 (言无信心即不能解);二安处谓之闲解 (言无闲心即不能解 );三存想谓之慧解 (言无慧心即不能解);四坐忘谓之定解 (言无定心即不能解);信、定、闲、慧四门通神,谓之神解。依著者内在理路,并非是说四门中修炼成功任何一门即可抵达神境,而是说信定闲慧均修炼成功后,方可进入神解之境。也就是说,信、定、闲、慧四门属渐修,神解方得顿悟。这时,在人谓之 (人 )仙矣,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神仙之功至此方得圆满。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