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响颇浓的诗人。司马承祯赞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魏颢《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一诗,诗题迳以谪仙子称之,诗中又有谪仙游梁园之句。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其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又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崔成甫《赠李十二》亦云: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以上称李白为诗仙、酒仙、谪仙人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将李白与仙联系起来。李白对他人给予自己的美誉深以为然,其《留别西河刘少府》诗云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其《对酒忆贺监二首》也说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不仅如此,他有时还直接以谪仙人自居,其《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即自诩为青莲居士谪仙人。他晚年所写《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亦云:吾希风广成,荡漾浮世。素受宝诀,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贺知章呼余为谪仙人,盖实录耳。历代歌咏李白的诗篇亦往往将其与仙联系起来:殷文奎《经李翰林墓》云:诗中日月酒中仙,平地雄飞上九天。李俊民《李太白图》云:谪在人间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刘秉忠《太白舟中醉卧图》云:仙籍标名世不收,锦袍当在酒家楼。李东阳《李太白》云:醉别蓬莱定几年,被人呼是谪神仙。屈大均《采石题李太白祠》其三云:牛渚西江月色新,清光常见谪仙人。
李白的一生,确曾访过道,寻过仙,炼过丹,采过药,受过道篆,并经常出入道观,研读道经,交结道士,玄谈道旨。在李白的诗集中,游仙步虚之篇、轻举飞升之词及赠答酬唱羽士仙翁的作品所在多见。与任侠、求仕一样,崇道也是李白终生为求其生活非同凡响而努力从事的一件重要事情。唯其如此,在《广列仙传》一书中,他竟被后人认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神仙。然而,李白侪辈及后人为其所作的序志碑传中对此记载语焉不详,兼之公(李白)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①由于材料匮乏,我们迄今对李白的道教活动所知甚少,且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而这对我们评价其游仙思想及游仙诗歌又至关重要。李长之先生三十年代所作《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痛苦》一书第三节《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罗宗强先生《李白与道教》一文均对李白游仙访道的生活事迹有所考述,然于李白青年时期在蜀中早期求道活动及晚年隐居江南时期的炼丹生活论述较少,于其它阶段的道教活动亦有疏漏、失误。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根据李白的有关诗文及他人的零星记载,对其崇道活动以时间为序略作钩沉、评述,以此来理清其道教思想的嬗变轨迹。
(一) 蜀中时期
在蜀中,李白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在蜀中,他奠定了神仙道教信仰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他的自我仙人意识。这一切决非偶然,它除了与李白天资聪颖、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有关外,更与蜀地自古以来浓厚的崇道之风不无联系。蜀地是五斗米道的发源地,该派创始人张陵入蜀居鹤鸣山隐居,又曾自青城山传道,自古以来仙风道气颇浓,道教洞天福地遍布其间。李白《登峨眉山》云:蜀国多仙山,蛾眉邈难匹。峨眉山为道教圣地,有第七洞天之称,故李白将其称作蜀中难以匹敌的仙山。青城山亦为著名的道教圣地,传为张天师所治处,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载其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名宝仙九室之洞天。蜀中仙人道士亦多,早在晋代谯秀《蜀记》中便载有蜀中八仙,明代《历代神仙通鉴》中也有岷山七圣、青城五隐之说,清代李善济所撰一幅长联竟罗列当地道教人物三十人,据《四川省志》记载:四川有道教官观几十处,著名道士上百人之多。另外,四川还流行着许多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传说,如《列仙传》卷上载:(葛由)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驴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李白对这一传说非常神往,其诗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却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②等句即化用此典。李白家乡绵州崇道之风亦浓,初唐曾出现过撰写《玄珠录》的著名道教理论家王玄览,紫云山也是当时的道教圣地,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卷25注云: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篆宝宫。故李白写诗自豪地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③
如此浓厚的崇道之风,对青少年时期的李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唯其如此,早年的李白即开始追慕神仙方术,其《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所谓六甲当为道教术数一类的书籍, 《神仙传》卷8即载左慈学道术,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道藏》中亦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书,可见李白少年时即接触过道教著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崇道热情逐渐增强。他在《凤笙篇》诗中说: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其《感兴八首》 (之五)亦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炼金骨,就是炼丹。由此看来,李白十五岁就有了较深的道教信仰。但有的学者据孙夷中《三洞修道仪》所叙十五岁方可正式人道的规定,认为李白十五岁时曾受戒于三师,举行过最初的人道仪式。④此则过于求实,不知李白诗举成数,况其言常有大而无当之处。
李白约二十岁的时候还从道士手中接受过长生的符篆,其《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云: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二十岁)受长生。道教的符篆是道士护身驱邪、治病救人的法宝,此所谓长生篆当是一种可以让人延年久视的符篆。
蜀中时期,李白访过不少道教名山,如峨眉山、戴天山、紫云山等,在峨眉山,他曾有过轻举飞升的遐想;在戴天山的大明寺,他曾发愤读过道经;在紫云山,他曾观斋醮。另外,此时他还结交了不少道友,如元林宗、元丹丘、戴天山道士、东严子及江油县尉。诗人早年的诗作《赠江油尉》: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这位神仙县尉焚香读经的生活对李白肯定是有影响的。
李白又有《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及《江上寄元六林宗》两诗,前诗云: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可见李白与元林宗二十岁左右即在蜀中结识,至写此诗时相交已约三十年。尤其是元丹丘,后来成了李白终生最要好的道友⑤,并数次邀请他到嵩山访道。东严于及其纵横家思想对李白影响也颇为深远,他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回忆自己与东严子的交游,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据明代杨慎考证,这位东严子即著《长短经》的越蕤,是一位具有仙风道骨的术士。李白出蜀后,还曾寄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来怀念他。
李白在蜀中所作诗文甚少,有关游仙访道的诗只有两首:即《登峨眉山》、《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两首诗分别描写峨眉山、戴天山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色,除前首诗结尾处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透露出一些幻想白日飞升、轻举远游的仙道思想外,其它地方均属写景之笔。蜀中时期的李白毕竟是热血青年,对神仙道教尚染指不深。他的出入道观,交结道友多半为趋时之举。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