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道藏辑要》与早期《全真正韵》整理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全真教在创教初期便开始为人章表斋醮,丛林体制建立后,形成统一的斋醮科仪体系。其科仪中运用的经韵被称尊为全真正韵,因其在全真十方丛林中流通应用,故又称道教全真十方正韵。

道教全真派所传流的十方经韵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是别具一格的,被视为有独特传承及道门风格。因其为出家住观道士所应用的经韵音乐,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意境、风格以及理论体系,表现出异于其它民间音乐风格。全真道教主要追求的是长生不死的神仙境界,讲究性命双修、清静无为。诵经拜忏被视为修行功法的中乘门户。《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说诵经的目的在于:诵持万遍,妙理自明。[1]

全真道教的神仙境界是与世有别的真空天地,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出家别亲,住观修行,云游参访,闲云野鹤,逍遥自在,不为俗网缠身。所以,全真道教十方正韵的传乘与传授,主要讲究的是心性的磨合。他要求学习者排除一切杂念,用一片清静无为的诚心去领悟和接受经韵的最高境界。

全真道教从元代一直到解放后,经韵音乐的传承均为师徒口口相传,秘密传授,音乐传承上有着高度统一性。元初由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撰的《玄都宝藏》,因经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曾两次遭到焚毁。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除《道德经》外,《玄都宝藏》经板悉被焚毁,而其中经典亦亡佚甚多。很难知道《玄都宝藏》是否有关于全真经韵音乐的记载。要说《玄都宝藏》比《大金玄都宝藏》增加了一千数百卷道书,且主要增加全真道士新撰之著作。这也是全真教在历史上第一次独立编撰的《道藏》,惜乎难睹真容。

主持编撰元《道藏》的全真高道宋德方,是十分精通全真斋醮科仪的。他在侍随长春真人西域之行,北行度野狐岭之地,宋德方便:

指战场白骨曰:我归当荐以金簶,此亦余北行中,一端因缘耳。[2]

有学者称宋德方擅长斋醮,渊源来玉阳真人,故而多次被邀请山西之行,主持醮事。在太宗窝阔台四年岁次壬辰(1232),应大行台外郎崞州王纯甫,[3]于五年癸巳岁(1233),大丞相平阳胡公,各请主醮事之行。九年丁酉岁(1237),又应复往平阳主醮事[4]活动。于太宗后乃马真氏三年甲辰岁:

复来祖庭,赴罗天醮,事竟即闲居雪堂,日与洞真、白云、无欲三宗师,暨诸耆年宿德,谈经论道,教养为心。丁未(1247)冬十月十有一日,沐浴更衣,示微疾而逝,春秋六十有五。越七日,葬于宫仙蜕园。戊申(1248)冬,门弟子杨太初奉堂下命,迁仙柩于永乐。[5]

甲辰岁正月十五日,于洞真主持作罗天大醮,又逢皇子阔端大王遣使修金簶大醮于重阳万寿宫,共七昼夜。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全真高道,大多精通斋醮科仪,足见科仪阐教,意义重大。故而全真功课经称非科教无以宏扬大道。[6]

按陈垣老先生说全真道教遭遇两次焚经之灾,主要不是在辩经,因为:

自金南渡后,名蓝精刹,半就荒芜,全真代兴,辄改为观。[7]

全真道教到了明代,虽然失去往日的贵盛局面,但是其教团组织以及宫观体制已十分健全,丛林制度的宗教生活以及日常功课,应该是相当的规范。全真经韵在当时流行全国,这是很明眼的事情。《全真正韵》未能收入明《正统道藏》,这与《正统道藏》的编撰者有很大的关系。明代道教经政府支持,动用一切人力物力编修《正统道藏》。因为那时全真道教不被政权看重,参与编修《正统道藏》的高道多为正一道士。所以,《正统道藏》的编撰,多注重固态的经籍文献,加之编撰《正统道藏》全真道教并未参与。因此,当时全真道教科仪仪式以及其音乐内容等动态文化形态自然未能被收录。客观上讲,元明全真道教继续发扬的是丘处机的性命双修思想,当时的全真高道还没有看重科仪音乐的传授以及全真斋醮仪式经籍的编撰。明代正一高道大力编撰斋醮科仪经籍,如明代正一道士编《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是明代重要的科仪经典。《道教斋醮符咒仪式》说正一道士周思得:

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又曾署名思德。生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十八日,少颖悟,从月庵丘公学道,其师洪武初任杭州道纪司都纪兼宗阳宫提点。又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读道家书。明成祖时,周思得以灵官法名显京师,后住京师大德观、朝天宫。[8]

周思得主持编撰《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正一道士林灵灵所撰斋醮科仪十二卷。为《济度之书》一十卷,《符章奥旨》二卷。至明宣统时,增补三十四卷。灵虚田宗师撰《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四十卷。该书编撰,取法宋代科书《灵宝玉鉴》、《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法》,为道教科仪中体例最完善者。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在《序》中赞曰:

予尝披阅诸品经科,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9]

明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敕礼部会同道录司,定拟斋醮科仪格式,编成《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但所有这些都与全真教无关。

全真道教十方正韵在明代通行全国,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早期全真道教传授经韵,应该以手抄本在师徒之间秘密传承,这种形式在当今全真道教一直流传。这种手抄本,除记有经词外,还附有当请板谱,即在经词旁侧记有 当 (铛子)、 请(镲子)、鱼(木鱼)等法器演奏的状声字,并用圈点注明板眼记号。这种谱式并未标出旋律曲调,但实际上当请除了作为击节数拍以控制声韵的长短与速度外,还演化为道内传授道乐的一种手段。由于这种经谱无经韵旋律记录,离开经韵老师的亲传嫡授便不能直接依谱诵唱,因此,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这种传授形式应该从全真经韵编创开始便一直流行至今。

清代,《全真正韵》正式编入《道藏辑要》并不偶然。因为明代中期一直到清代,全真道教为了生存和进一步传教,斋醮科仪开始进入到民间乡村。为人斋醮祈福章表的全真道士越来越多,全真经韵的广泛流传、逐渐增多以及内容受地方音乐影响而产生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当时《道藏辑要》的编撰者收入一些新出的忏法和清规戒律书,如《忏法大观》、《三宝万灵法忏》、《太上灵宝朝天谢罪法忏》、《道门功课》、《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等,这都是一种必然的潮流。

前及彭定求与蒋元庭编纂的《道藏辑要》,因其皆毁于战火,现难窥其真貌。至于《全真正韵》整理于清康熙年间与清嘉庆年间的《道藏辑要》版,还是整理于清代后期由四川成都二仙庵雕版印刷的《重刊道藏辑要》之时,这个现在还是个谜。收入《重刊道藏辑要》的全真正韵共有曲谱56首。曲目是:

《澄清韵》、《举天尊》、《双吊挂》、《大启请》、《小启请》、《天尊板》、《中堂赞》、《小赞韵》、《大赞韵》、《步虚韵》、《下水船》、《干倒拐》、《反八天》、《早皈依》、《午皈依》、《晚皈依》、《风交雪》、《仙家乐》(一)、《仙家乐》(二)、《白鹤飞》、《三宝香》、《三宝词》、《送化赞》、《焚化赞》、《三尊赞》、《单吊挂》、《倒卷帘》、《云乐歌》、《供养赞》、《青华引》、《大救苦引》、《圆满赞》、《九条龙》、《幽冥韵》、《三炷香》、《慈尊赞》、《黄箓斋》、《仰启咒》、《三信礼》、《三拿鹅》、《五召请》、《阴小赞》、《五供养》、《悲叹韵》、《小救苦引》、《召请尾》、《反魂香》、《十伤符》、《金骷髅》、《银骷髅》、《咽喉咒》、《梅花引》、《反五供》、《出生咒》、《宝箓符》、《跑马韵》。

全真道教科仪流传到现在的主要有两种版本,这两种版本都与《全真正韵》有密切的关系:一种是流传于整个全真道教的手抄本《全真科仪》,一种是四川青城山天师洞珍藏的《广成仪制》。第一种科仪一直以手抄本传承于整个全真道教之中,一般是师徒之间秘密传授。它在全真道教中和《全真正韵》一样,无论东西南北,路途如何遥远、语言如何差别,但在科仪上基本保持一致。此种手抄本起于何时,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乃明代全真道教科仪仪式。第二种科仪一般认为起于清代乾隆年间,由四川青城山道士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原藏于四川青城山古常道观,向未传世。从科仪内容上看,《广成仪制》浩瀚庞大,有二百五十多种科仪仪式。而手抄本《全真科仪》显然要单薄得多,经笔者整理和统计,大约有一百二十九种科仪仪式。从文化流传以及仪式形态上看,《广成仪制》内容明显吸收了四川乃至云南贵州地区信仰以及地方祭祀仪式,当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做了适当调整,它是全真道教西南地区的科仪总和,但流传并不广泛,不能代表当时全真道教科仪仪式的全部。而手抄本《全真科仪》的意识形态,明显以全真道教思想意识为主体,有强烈的个性特色。令人不解的是手抄本《全真科仪》在全国各大十方丛林中相对统一和流传地区的广泛性。

最主要的是《全真正韵》在《广成仪制》中运用的十分之少,而在手抄本的《道教科仪》中全部都应用。这就是说,《全真正韵》应该是以手抄本《道教科仪》为主要经典而所收集的全真道教经韵音乐。

本书作者之一的任宗权道长于1992年常住洛阳下清宫时,听张理宽[10]道长谈到:早年四川二仙庵在整理出版《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时,因四川道观已无人能吟唱《别龙楼》、《八仙赞》二首经韵,故而再版时未录。并说《别龙楼》原本是接玉皇驾的专用经韵,在上海白云观接玉驾时常用此韵,昔乎全已遗忘,不能吟唱。九五年四川青城山开坛放戒,笔者又听到江至霖大师谈到此事。2002年湖南道教协会举办高功科仪学习班时,本人发现南岳仍然应用此二韵,高兴异常,亦为收获不小。这既证明了前说之正确,同时也说明《全真正韵》在《重刊道藏辑要》时,又进行了一次增减修改。

--------------------------------------------------------------------------------

[1] 《藏外道书》第29册,第470页。

[2] 见《道藏长春真人西游记》。

[3] 陈垣:《道教金石略》,文物出版社。

[4] 同上注。

[5] 同上注。

[6]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

[7]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第56页。

[8]《道教斋醮符咒仪式》,第51页。

[9]《藏外道书》,第16册第1页。

[10] 张理宽(1904-1995年)山东河泽人,清末民国初上海白云观高功,1992年流落于洛阳下清宫,后羽化于洛阳玉皇庙。终年八十九岁。由其保存的许多章表符箓文稿以及经韵音乐手抄本系民国年间上海通用之资料,是研究上海民国年间全真道斋醮活动的珍贵文物。

以上就是《道藏辑要》与早期《全真正韵》整理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4919.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