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浅论佛教比道教兴盛的原因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4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佛教道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中,信众较多的两大宗教。在中国出现基本同一时期,其兴衰一直被人关注。写该文章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人们解答心中疑团,仅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交流。希望大家能以一种和平的心态去看待。在大多数人看来,佛教道教兴盛。根据笔者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一些拙见,由于学识有限,内容难免会有所遗漏,希望各位高道大德能不吝赐教。

一、思想文化认识上的差异

佛教,其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五蕴十二因缘、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方面来阐释。也就是说,佛教是围绕解决现实人生痛苦为主题而形成了一个普度众生的宗教。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并达成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共识。由此可见,佛教的思想教义大多是劝人行善积德,而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现如今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恰好又与佛教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众人看来,佛教是具有积极进取思想且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宗教。

道教,其基本教义主要是尊道贵德、清静寡欲、自然无为、返朴归真、柔弱不争等方面来阐述。道教经典《道德经》中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乎于道。《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道虽是无形无情无名,可她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并润泽万物,却不占为己有,不与万物相争。道教以道立教,效法自然,其发展当然也是无为不争,顺其自然。大多数人认为,道教的思想很消极,顺其自然、无为不争都是一种不作为,不进取的表现,只闻鸡犬之声,至老死不相往来根本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交流,一种小国寡民的思想。其实这些都是一些片面的理解,或者说是一种肤浅的看法。

思想的传承凭借着文字的记载,道教将这些记载思想的经书称为丹书,并且编有《三洞经书目录》。道教的丹书,在众人眼中特别玄,特别深奥,使人晦涩难懂。而道人们根据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思想,却认为只有这样的丹书,才值得去悟,去体会,才能真正的明白万物之妙本。道教的传承极为严格,全凭上师口传心授,宁缺毋滥,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道教的纯正和统一。这也导致道教不能更好发扬的一个方面。

二、自身建设与发展上的差异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标志着佛教进入了新时期,制定了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办法章程,开始进行统一管理。直至1957年,道教才成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国性宗教团体中国道教协会。现如今有的地区,道教的宫观才得到建设和恢复,市县级的道教协会刚成立不久,就出现基础不稳与人才紧缺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发展的不稳定性。这种宗教间发展的不平衡,会更易导致宗教差距变大。
如今,佛道两教通过自身建设与发展,已跻身于中国五大宗教之中。两教发展势头都很良好,但是相比之下道教还有所不及之处。一、佛教教职人员远远大于道教教职人员,活动场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专业性院校办学时间晚,中国佛学院的办学时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而中国道教学院在1990年才成立,虽然之前也有进修班,但是相比之下仍是远不及的。三、道教在相对限制的条件下,难以全面提高道士的素养,从而产生了道风不正的问题,破坏道教形象。

三、历史社会角度上的差异

①历史角度

文革时期,中国宗教受到打压,一度停滞。道教也不例外,道教五术(即山、医、命、相、卜)中的部分,被看作是封建迷信,在当时受到很严重的打压。佛教原本形式较为单一,虽然在中国的传播中,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逐渐也形成了类似于道教的斋醮科仪,但其所受打压程度与道教相比,依我之见,相对较轻,之后的恢复工作自然也较容易。

②社会角度

社会是促使两教信众差距变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社会宣传,文学渲染。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了解资讯大多是来源于电视。央视有个《百家讲坛》节目,大多学者都是讲历史文化,人物传记。钱文忠教授讲,一开始就是《玄奘西游》,虽说也是人物传记,但带有极大的宗教色彩,使得更多人开始对佛教产生的极大兴趣。名人效应也是其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想一想,其实有很多关于佛教色彩的电影电视剧,如《少林寺》和《西游记》等。《西游记》是对大众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具有佛教色彩的电视剧。试举几例,一、《西游记》本身就是以玄奘西行为历史背景,由吴承恩撰写而成的神话小说,就已经奠定了佛教的基础。二、人们通过《西游记》认识到一个神仙体系,误以为太上老君是玉皇大帝的下属,但事实上却相反。三、在大闹天宫情节(第七回)中,孙悟空最终是被佛祖制伏,人们就认定佛祖的本领比神仙高,就产生了佛教比道教厉害的认识。四、《西游记》有佛道斗法情节,如斗法车迟国(第四十五回),黄花观斗多目怪(第七十三回),最后其结果也都是不得善终。从这四方面就可看出《西游记》存在着扬佛贬道之意,大众看了后怀有这样的心态,也是正常现象。

文化传播主要依托书本典籍,才可得到更加广泛与深刻的传播。在宗教类的出版物上,佛教类数量远远大于道教类。笔者曾在某书店中看到,佛教类书籍有《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般若心经》等经典书目。佛教经文有些是佛祖和部分古代祖师大德的话语记录,阐述生活、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更易被人所接受。道教类书籍仅有《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其实除了老庄书籍之外,道教的经文,如《黄庭经》、《太上感应篇》、《清静经》等,都因篇目过短,难以成书成册,不易发行。

第二、旅游业的兴起,个人的传经布道,促进宗教思想文化不断推广。在旅游业方面,四大佛教名山,人尽皆知,但四大道教名山,并非如此。如此就吸引更过人们去佛教圣地旅游,加上佛教自身的宣传,不仅宗教思想得到宣传,同时也产生潜在的信徒。个人的传经布道方面,佛教方面有两位代表,星云大师、净空法师,在全国各地宣扬佛教思想,劝人向善,教人积德,使得佛教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道教方面,好像未有耳闻,反而出现了道风不正,打着道教名号,进行敛财聚财,降低了道教的整体素养,破坏道教形象。

总之,两教的发展,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其思想的影响。思想因素是在现代社会中决定兴盛的根本原因,社会因素是宗教宣扬与推广的主要推动力。我们的宗教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符合自然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宗教的现实意义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才可以使得宗教得到更好传承,宗教思想才能得以传播和发扬。

(感谢昆山 归潇峰)

以上就是浅论佛教比道教兴盛的原因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4049.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