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4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如何才能做到无名、无功、无己呢?庄子提出的办法是心斋和坐忘。
何谓心斋?就是要保持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虚也者,心斋也。亦即去知,黜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就势必被弄得人疲惫不堪;而疲惫不堪,自然就没有逍遥自在可言了。所以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黜聪明,去知。即使每日与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认识它,更不要去沦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消弭一切名利之念,达到无名、无己。彻底改变人为物役的状况,把精神从名僵利索中解脱出来。
坐忘是实现无己和逍遥游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坐忘,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堕肢体。,离形。当然堕肢体并非真的要毁掉身体,或者是弄得缺胳膊少腿,而是要忘却自身的存在,一任脱离形骸的精神逍遥遨游。像庄子所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道遥乎无为之业。忘掉自身,超越尘世,一切是非烦恼全然消失,潇洒自在,其乐何极?可见,忘。,是庄子解脱学说和养生观的一大法宝,它不仅要求人们忘年忘义、忘其所受,忘天忘物,总之要忘掉一切,最后连自身也要忘掉,只有忘己之人,是之谓人于天。
继老、庄以后,道家对生与死的观念还可从一些道家医典以及道教经典与活动上反映出来。《黄帝内经》是秦汉之际黄老新道家的医学著作,它直接继承了黄老之学的精气学说,并以精气作为其哲学的主要范畴,建立了以养生为主旨的哲学体系。《黄帝内经》的哲学体系,对道家生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养生学说我们放到后面再论,在此,只就道教的生死观念做个大致的考察。
生死观,是各种宗教思想的核心所在。而长生不死,乃道教渚派共同的理想。这种信仰,早在道教教团成立以前很久,便流传于华夏民族中。长生不老乃至不死,永生,称为成仙,从字义看,仙(古字价),指迁居山中修炼而求达长生不死或实现了生命自我变革的特殊人物。早期道教所信仰的成仙,主要指肉体长生,如传说彭祖寿达八百岁,安期生享年三千岁等,被称作上古成仙的范例。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
后来虽说仙有飞升天界的天仙,游于名山蓬岛的地仙及死后蜕变的尸解仙三类之分,或者分作天仙、神仙、地仙、鬼仙、人仙五种仙,但为世所重者,在早期实在旧身不改而仍旧生活于人间的人仙和地仙。《抱朴子 width:600px;">
大家在看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