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灵宝毕法》再研究Ling Bao Bi Fa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4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丁培仁(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笔者对钟吕金丹派的研究兴趣始于十余年前 ,在此基础上前几年又发表《灵宝毕法》功法四题一文 。该文指出,《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其制作年代的下限当在宋真宗以前 。虽然不能遽定这部丹书就是钟离权亲著,但它属于钟吕金丹派的功法经典还是可以断言的。笔者分别丹法结构、时、肘后飞金晶、玉液与金液四题,略论其丹法观念。重读此书,又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三、道与天人合一

《灵宝毕法》之所以堪称道教内丹代表作,固然是因为此书系统地提出内丹道的理论功法,还由于始终贯穿着道的思想,作者在每一修行层次都首先论述道与天人合一原理,使之具有高屋建瓴之概。

序首云: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接着说历古以来,升仙达道者不为少矣。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 表明自己信奉大道,而下文转入论述此书的结构和修炼大纲,说:玄机奥旨,难以尽形方册;灵宝妙理,可用入圣超凡。 道既不可言传,体现道的修行奥旨也就难以用语言文字尽览无遗地表述、传达出来;可是体悟《灵宝毕法》妙理的人,依然可以由此门径达到入圣超凡的境界。卷下《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超脱第十》又说:道本无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言实者非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既为无相,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夷为道,亦未免为视听之累。希夷、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然而,问题也随之出来了:既说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那么人们又是从何而体悟道、理解道的呢?作者在卷上《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匹配阴阳第一》回答了这一问题。在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筭。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形、名之大者天地来体悟、理解道的。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即作者所说究极的道并非妙理的同义词。将理与道联系起来解释道,始于战国时代韩非。《韩非子解老篇》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韩非去古未远,应该说其解释比较接近原义。在他那里,道有二义:一是万物生成即自然过程本身,二是万物之所以生成的根据;而理则指条理、规律。第二层意义的道固然不可究诘,就第一层意义的道也不可能尽说,而且言说本身就需要人文的约定前提;作为规律的理则可以通过抽象而言说,因为人本身具有理性的抽象能力。韩非又解释《道德经》道之可道,非常道也云: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理有定理,而常道无所变易、没有定理,因此不可道。可见韩非也是把道和理区分开来,后人将他作为规律的理跟道混为一谈,当系误读。显然,《灵宝毕法》作者所说究极的道也并非理,与理对应、可言可说的是天地之道、人之道(在此范围才可用规律对译道)。关此,《灵宝毕法》还有如下论述:

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俯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赜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矣。(卷上《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聚散水火第二》)

大道本乎无体,寓於气也,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大道本乎无用,运於物也,其深莫测,无理可究。以体言道,道之始有内外之辨;以用言道,道之始有观见之基。(卷下《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内观第九》)

其来有始,而不知大道之始,何也?其去有尽,而不知大道之终,何也?高高之上虽有上,不知大道之上无有穷也;深深之下虽有下,不知大道之下无有极也。杳冥莫测名曰道,随物所得而列等殊,无为之道莫能穷究也。(卷下《超脱第十》)

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天地之道。(卷上《烧炼丹药第四》)

真阴真阳相生相成,见於上者,积阳成神,神中有形而丽乎天者,日月也;见於下者,积阴成形,形中有神而丽乎地者,金玉也。金玉之质隐於山川,秀媚之气浮於上,而日月交光,草木受之,以为祯祥,鸟兽得之,以为异类耳。(卷中《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玉液还丹第六》)

积阳成神,神中有形,积阴成形,形中有神,(卷中《金液还丹第七》)

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仪;二仪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而各守一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生也。

一三五七九,道之分而有数;金木水火土,道之变而有象;东西南北中,道之列而有位;青白赤黄黑,道之散而有质。数归於无数,象反于无象,位至于无位,质还于无质。欲道之无数,不分之则无数矣。欲道之无象,不变之则无象矣。欲道之无位,不列之则无位矣。欲道之无质,不能之则无质矣。无数则道之源也,无象则道之本也,无位则道之真也,无质则道之妙也。(卷下《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朝元第八》)

概括以上的论述,其意是说:大道无形、无体、无名、无为、无用,一气分判而有形,形之大者为天地,阴阳乃是天地之道,亦即相对于人可以名言的道。天地二仪定位而变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象,于是而有东西南北中五位。阴阳相生相成,积阳成神,积阴成形,神形也相生相成。阴阳五行的生成都是由于一真元之道,皆一气所生,万物均因道的分散而得形色质体。无数、无象、无位、无质便是道的本体。

正是基于万物皆源于道的思想,《灵宝毕法》中认为天人是一体的。虽然作者指出,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但接着便说,即天地之有象可求,故知其质气与水也;即天地之有数可推,故知其位远与近也。审乎如是,而道亦不远於人也。 另一处又说: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於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 天地人皆是物,人处在天地之间,与天地有对应关系,显然这是道教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由此可见,作者并没有把人置于天地之外、作为天的对立面;所谓积阳成神,积阴成形,神形相生相成,也并不仅就人而言,而是包括万物在内。

作者的天地观兼摄盖天说和浑天说,如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於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复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于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于乾而还於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天如覆盆,地如磐石,这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盖天说;而天地清浊,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 ,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於中,其圆如毬 ,这又是浑天说。所言自然观是朴素的,有不少应是过时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部修炼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指导思想,那就是天人合一观念。这类例子颇多,试举数例:

人同天地,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其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其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卷上《匹配阴阳第一》)

天地阴阳升降之宜,日月魂魄往来之理,尚以数推之,交合有序,运转无差,人之心肾气液、肝肺魂魄,日用虽有节次,年月岂无加减乎。(卷中《肘后飞金晶第五》)

阳升到天,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所以积阳生神。阴降到地,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积阴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则金玉可贵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气凝於空则为瑞气祥烟,入於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盖金玉之质虽产於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真阴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卷中《玉液还丹第六》)

人同天地,这种天人合一观似乎是道教的老生常谈,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即:表面上看,它强调的是传统农业社会人如何顺应自然(这当然是对的),然而其提出本身乃是基于直观的思维模式,既然如此,那一定是立足于人的角度去观的。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如果仅仅从天(即自然界)的立场是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阴符经》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也应作如此观,因为它明明白白告诉人们:宇宙在乎手,五贼在乎心。所以道教的天人合一观中不仅有天人的成分,而且也蕴含人天,换言之,天与人是对称的关系。其次,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的认识方式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两者在《灵宝毕法》中是连接到一起了,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就是比喻。这方面的例子也颇多,如:

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乾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时,艮卦也。肾气下传膀胱,在液中微弱难升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时,乾卦也。乾卦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乃阴盛阳绝之时也。人之致病者,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卷上《聚散水火第二》)

以身外比太空,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午比冬夏。(卷上《交媾龙虎第三》)

真阳比心液中真气,真阴比肾气中真水。(卷上《烧炼丹药第四》)

阴阳升降在天地之内,比心肾气液交合之法;日月运转在天地之外,比肘后飞金精之事也。日月交合比进火之法加减。阳升阴降,无异於日月之魂魄,日往月来,无异於心肾之气液。(卷中《肘后飞金晶第五》)

金玉之气入於地,而为醴泉芝草者,比於玉液还丹田也。金玉之气凝於空而为瑞气祥烟者,比於气炼形也。(卷中《玉液还丹第六》)

日月比气也,肾气比月,而心气比日,金玉比液也。肾液比金而心液比玉。(卷中《金液还丹第七》)

此书的结构为在每一修炼层次内依次安置金诰或玉书、真原、比喻、真诀、道要,大体上说,金诰或玉书、真原是谈天,即阐述作者的自然观;比喻将天人或自然与内丹修炼联系起来,以上偏重于讲原理;真诀和道要则主要讲实际操作的要领。从这个结构不难看出作者在处理天人关系时的构思与思维方式。可以说,读懂比喻是深入《灵宝毕法》内丹修炼法堂奥的很重要的一环。但在返道还虚的高层次比喻就失效了,这是因为以象生形,以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比者之论,盖高上虚无,无物可喻 。道无形无象,当然不可比喻。

以上就是《灵宝毕法》再研究Ling Bao Bi Fa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3454.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