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张金涛:《度人经》要义浅释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4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各位道友: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度人经》,主要是相互交流,共同领会。因为,《度人经》是中国道教(包括全真、正一的所有道士)都必须认真奉读,自觉遵守和身体力行的主要经典。只有读懂了《度人经》并按照经文的要求去做,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道士

我准备分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述。第一,是讲一讲《度人经》的来历和主要内容;第二,讲一讲对经文奥义的理解;第三,是归纳《度人经》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及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最后讲一讲如何与时俱进,按照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学好,用好《度人经》。

一、《度人经》的来历和主要内容

《度人经》是古《灵宝经》之一,原来只有一卷,约6000字,后来衍生为61卷近50万字,是明代《正统道藏》的首经。这部真经相传为三国时灵宝派祖师葛玄所传,但在葛洪的《抱朴子》和《神仙传》中都没有记载。又椐南朝陶弘景《真诰》所载,说是东晋葛巢甫造构灵宝,依此推断,《度人经》大约出于东晋(即公元317~420年之间)。南朝宋陆修静曾经依据这部真经而制立道教科仪。唐朝有李少微、成玄英,宋朝有萧应叟、陈椿荣,元朝有陈致虚、薛季昭,明朝有张宇初等著名高道为《度人经》撰写注解或《疏》。现在《中华道藏》中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是最权威的注解经文,为南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家注解。宋真宗赵恒写有《御制灵宝度人经序》,北宋以来,道士补职,升箓时,都要考试《度人经》,所以说《度人经》是道士通行的主要经典。

《度人经》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和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等等。在这里,我只讲几点主要的内容。从《度人经》原文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卷首部分是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主要是说明此经的重要和诵读此经的神奇功效。其点睛之笔,是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姤,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第二部分是正文,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含了道教对天地生成之说的认识,也包含了三界十方自然变化之理。从五文开廓,普殖神灵展开演说,说明人神共合,无文不光,不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的妙理。其后是三界十方诸神之名,从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其中隐藏着无限的玄机,但中心思想则是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紧接着,《妙经》又较为形象地解说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最后,说明诵经、修斋的重要性。修道之人,持诵此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第三部分说的是《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语句非常隐晦,如果不看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的《四注》,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有关这一部分的大梵隐语,无量之音留待下一节再与诸位共同探讨。据《中华道藏》对《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案注中称;明《正统道藏》洞真部另有《度人经》六十一卷本。其第一卷为经文,后六十卷为道法。有关道法部分,因受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去探讨了。

二、关于对《度人经》经文奥义的理解

先从经名开始。此经为什么称为《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诸家解说各有不同,但基本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据唐朝薛幽栖的解说,所谓太上,太是至大之名,上是尊崇之称。洞玄二字,洞可以用洞若观火来形容它的境界,玄本指黑色,引申为微妙无形,虚空妙有。洞玄又是三洞真经中的一部,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无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所谓赤混太无元,指的是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无上玉虚之气即先天一气。灵宝,按李少微的解释:变化无方为灵,钦崇贵爱为宝。灵宝又指性命,因为性命是最珍贵的。一切众生不离性命,以此,非灵宝不可以度人,非灵宝不可以生神,所以灵宝法为诸法之祖。对元始这两个字的解释,薛幽栖说:元者,初也;始者,首也,指元始天尊创建宇宙万化之初,为众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无量者,不可称数,即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意思。度人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接引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到达觉悟的彼岸,我们修道的人,在入道之初,就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在这一世轮回中做道人,尊奉太上的言教,先自我反省修身,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到了获得自我证悟之时,叫自度。然后再以证悟后的道法帮助其他信众道友开悟得智慧,奉行众善,叫度人。度人先要自悟自修自证,在通过接引信众修习道法,来检验你自修自证的道法的正确与否,这个交互道通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个修道者所必须要经历的。这种必须要经过历练的路径才能称得上妙经啊!从古至今,圣贤无不是以此路径超凡入圣的,因此,古德们称之为上品!可见古德讲度人经为上品妙经确是恰如其分啊!

再看卷首的一大段文字,演说无始天尊开劫讲经的盛况及其不可思议的功效,首句中的大浮黎土乃仙界之国名,即浮黎大国。以我个人的理解,我们不必深究这浮黎大国之所在。其实指的是一切众生。而无鞅数众的鞅字,同央,即无穷无尽的意思。元始天尊为我们演说此经,变现各种殊胜的境界,如使盲者目明,鸟兽含胎,枯骨更生等等境界,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师尊的真正用意是告诉我们要通过修行,来提升我们狭隘的意识,要站在大自然的视角,明白讲,就是要站在阴阳的层面上,超越我们人体感官的局限,以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同体大悲情怀,师造化,法自然,才不愧对太上对我们慈悲教诲。

圣人随方立教,为的是教化世人,去恶向善。由此而引出持斋、守戒、诵经等有形的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妙经》正文。这一部分共分九个自然段,大致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讲: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这是道教最基本的宇宙观。其次说的是文以载道,演经说法。三界十方,众神至真,齐集元始天尊座前,聆听真经妙法。这段文字比较长,有许多词语不易读懂,如须阿那田、龙罗菩提等等,都是隐语,分别指禹余天、亿罗天,还有许多,难以一一细说。只有参阅《四注》才能明白其中的真义。第三部分是解说三界的。此经所指的三界,专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对于修道之人来说,乃是渐进式跨越的三种境界。什么是欲界?欲界即下界。《四注》中说欲者,染著也,触物染著,故云欲界。《说文解字》云:欲,贪欲也。欲界的众生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很少考虑周围众生的安危,所以太上告诫我们,欲界的众生之所以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所谓色界,即中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再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登入无色界,形欲俱空,身人玉虚,万炁上元,匡御众魔。也可以说,这是修行之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修持,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未学之人,亦有疾伤,所以就要齐心修斋,守戒诵经,只有广积功德,才能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最后,让我们再来共同探讨《妙经》中的大梵之言,隐秘之音。这一段文字非常难懂,如果没有前代师尊详为解说,大概没有几人能读懂。即便是虔心钻研,大概也只能稍窥门道。只有长期修行的得道之人,才能融会贯通,彻心顿悟,那也就可位列仙班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虔心学习,以求略知大概吧。《度人经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据唐薛幽栖注解:梵者,道也。李少微说:大梵者,元始大梵之气,离合以成音也。隐者,有四隐,一隐名,二隐讳,三隐事,四隐语。所谓无量音,按《四注》解释,为言殊方异类,普闻妙义,无有限极也。凡256个字,分置三十二天,天各八字。成玄英注:学者能服其字,则随人所习,功满之日,乘气各归其处。其法在内音玉诀。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有《诸天中大梵隐语疏义》,称:音乃真文之音,道以音化彼,以文化此;又云: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而有用与不用,故隐显之事生也。所谓无量音,《疏义》中说:无量音者,有二义,一者变通无量,二者教化无量。综其所说,大梵隐语应该是宗教内部的一门秘诀,古有道不外传之说,大概由此而来。

至于《无量音》正文,从亶娄阿荟开始,句句隐秘,是诸天名讳无从解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逐条逐句地学习《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和《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以及《内音玉诀》等文,并且在长期修炼中实践其正音正韵,或者可以稍窥其奥,修炼有成。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三、《度人经》所蕴含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思想和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度人经》作为道藏首经,灵宝大法,它是普度众生的,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终极的关怀。在这里,凡有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修道悟道成道的功德和缘分,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只是生命形式不同而已,而从修道的角度我们与法界的众生,并没有什么差别。

以上就是张金涛:《度人经》要义浅释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3182.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