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3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

妈祖庙里,供奉着从台湾请回来的开永妈祖

开永妈祖入主陈坂宫后,庙首李文峰、刘金吉、陈金寨、陈天生等人,变得繁忙起来。

庙首们的第一要务是盖庙,他们请来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地修建。从陈坂宫主殿侧面可以直接进入妈祖庙的一层,沿着简易楼梯上楼,就是妈祖的正殿。陈金寨告诉每个来访者,楼梯、不锈钢栏杆、殿里供放妈祖的长案、八仙桌、香炉都是乡贤捐赠的,从二层妈祖庙的石雕栏杆处,可以望见陈坂宫主殿的屋檐这一栏杆也是乡贤捐赠的。

有了妈祖神像,庙首们决定每年正月初五抬着开永妈祖,巡游永春各乡镇,祈祷平安。这就是巡安绕境。之所以选在正月初五,是因为绝大部分村民都在外地务工经商,只有春节才返乡过年。

2012年正月初五,开永妈祖在陈坂宫庙首和村民们的守护下,敲锣打鼓出动,沿途放着大喇叭,经过了永春六个乡镇和县城。开永妈祖走出了外碧村。随后几年,外碧村及邻村36个妇女组成的天心圣乐团哨角队,也成立起来了。巡境的声势愈发浩大,陈坂宫的名气在永春开始打响了,香火钱也渐渐多了起来。

2012年12月30日,在台湾五福宫的邀请下,陈坂宫组织了21名村民前往台湾参观,并顺道去奉天宫谒祖进香。这是庙首们第一次去台湾,他们在五福宫偶遇了马英九,刘金吉、陈金寨等人和马英九在一起的图片新闻,在互联网传开来,村民们说,陈坂宫火了。

回到外碧村后,陈金寨常常讲起自己的台湾见闻:台湾人见面就会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说是福建来的。他们就说:我们也是福建来的!

2015年秋天,陈坂宫决定前往台湾奉天宫参加百年大醮,村里有40多个人。礼尚往来,他们首次回礼了44万新台币给奉天宫。这40多个人定制了统一的蓝马甲,仿造台湾人在袖口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和职务,红帽子上绣黄字:福建陈坂宫开永妈祖庙。他们还带去了一个横幅标语:台湾乡亲,您好!

那真是热闹啊,三万多人参与,交通都瘫痪了。陈金寨赞叹,让他觉得更有面子的是,几十个前来参加庆典的队伍,奉天宫唯独把福建陈坂宫开永妈祖庙的队伍拉到了头一个,和奉天宫排在一起。

陈坂宫果然越来越火,陈进国还找朋友帮忙,请了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等国民党大佬的题词,挂在陈坂宫对面的山坡上,村里的人再远也能看见。

也有不少外地乡贤看到了和台湾的合作机会,台湾的各种技术都非常好,应该和台湾人有事业的交流。陈卓(化名)是外碧村拼出去的年轻人,他聊起过去,没日没夜的工作只想离开那个偏远的老家,但这一两年,因为陈坂宫的妈祖文化交流,联合了不少乡贤和台湾人,陈卓开始想,是时候拼回去了。我这一两年回碧村的次数,比过去十年加起来都多得多。他说。

陈进国很少参加开永妈祖庙的巡境和交流活动,他希望与陈坂宫保持可以远观的距离,我不想成为一个主导者,村民们有自己的智慧,明白如何按乡村的文化逻辑去行事。我希望能结一个善缘,做一个外碧人应该做的事。陈进国在北京的家中,常常泡上一壶永春老茶,观看陈坂宫的庙董们发给他的活动视频。中国人的故乡情结,在陈进国心中也在慢慢地变深了。

在闽南,外出的乡贤,无论走到多远,有能力的时候回馈乡里,是千年不变的传统。陈进国把开永妈祖庙当成一个种子,种在自己的家乡,让它发芽和自我培育。陈进国说,在乡村营造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个社区人的共同体观念,留下可记忆的文化乡愁,塑造出对家乡的认同感,在这个基础之上,使得乡村的文化传统,得以可持续性的发展,并有自身造血的功能。

村民兴建开永妈祖庙时,陈进国联系了福建颇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厦门同心慈善会,会长广普法师捐助了5000元。陈进国想,不妨以村委会和陈坂宫董事会的名义,用这笔钱共同成立一个村级慈善会。这个想法得到了村委会和陈坂宫庙首的认同,毕竟陈坂宫过去就承担着慈善的功能。

2013年2月,外碧村成立天心慈善会,得到外地乡贤的捐助两万多元。但是,陈进国在观看庙首发来的视频时发现,成立大会上,台上和台下像两个分割开的空间,乡贤们有关资助和推动本村文教事业的举措,似乎远没有像修庙一样,引发足够的热情。

2013年春节,陈进国返乡,陈坂宫庙首们招待他吃了一顿饭。饭桌上,几位庙首展开了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争论,主题是陈坂宫参与做慈善是否符合时机?是不是该一心一意修庙?

对于这场激烈的争议,陈进国的建议首先是,改变陈坂宫的组织方式。他倡议:如果陈坂宫想要有后续的发展潜力,应当继续完善并制定相应的民主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也就是说,所有争论由磋商后民主投票解决。

陈进国参考台湾的宫庙体制,帮忙草拟了管理制度,由庙首们统一修订后,悬挂在陈坂宫的墙上。原本希望按照选举,从村里选举出9名庙董,但选举方案在村落各处争执不下,最后庙首们决定,每个角落(相当于过去的各个生产队)派出一名代表共同管理陈坂宫,这样,陈坂宫一共有13名庙董。李文峰是董事长,陈金寨成为了总干事。

根据新制定的财务规定,陈坂宫还配备财务和出纳,把陈坂宫每年的收支明细公示给村民和外地乡贤,每笔支出都要三人签字。

至于那场关于慈善的争论,庙董们最后决定,每年抽取部分香火钱,用以天心慈善会(永春慈善总会天心基金)的运作,管理陈坂宫的资金和做慈善的资金分开。

2013年,妈姐诞辰1053周年之时,天心慈善会和陈坂宫共同举办了一次活动,表彰孝慈楷模家庭。他们选出了30户孝慈家庭,除了外碧村的三户,其余都来自周边乡镇。但是,陈坂宫的义工们发出邀请函之后,不少孝慈家庭没有来参加活动,他们以为是要钱的,不敢来。陈金寨说。直到参加的人回去后,告诉他们,这不是要钱,是送钱的,送了800块钱。

除了评选孝慈家庭外,庙首还集体特意跑到泉州去观摩乞龟。这是妈祖庙的一种公益民俗活动,用捐款买来大米,分装成5斤的袋子,再叠成福龟的形象,进行开光仪式后,人们都相信乞回福米,可以保家平安。陈坂宫买来了5000斤大米,分装成1000袋,在活动结束后,便分发给周边五六个村子的老人们。

乡村慈善结合信仰,就这么慢慢地被带动了起来。

陈进国说,这只是刚开始,希望也是一种蝴蝶效应。他总结道,第一步建庙只是唤醒和发明传统,弘扬良善的民俗文化,凝聚社区民众和乡贤的文化认同感,第二步,通过公益慈善唤醒乡贤爱故乡的自觉能动性,也让儒家朴素的慈孝文化固本培元。现在,陈进国号召大家做第三步,在村落的华侨名居福安堂,建一个乡土记忆馆,让这个乡土记忆馆将成为一个文化记忆的载体,乡村旅游文化的展示平台。

从乡村社区的文化构建入手,让社区人如何动起来,这也是陈进国从台湾、日本的社区总体营造中看到的成功经验。他和乡贤们都期盼,外碧村不再变空,还会有更多的人回来。

2016年3月25日,陈进国参加了一场在北京《十月》文学杂志的研讨会,名为回馈乡村,何以可能。研讨会的由头是网上疯传的一篇文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对于这篇文章,陈进国哈哈一笑:文章写得很感人。但这是悲情主义的,个体家庭的命运不能移情为乡村的问题。

那您更认同哪种回馈乡村的方式?我问。

建设的。陈进国言简意赅地回复。

以上就是盖一座妈祖庙 复苏地方的信仰传统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1250.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