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登山忘俗·临水怀古—三登葛仙山有感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3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位于江西上饶铅山县境的葛仙山,方圆十余平方公里,海拔1096.3米,主峰群山环抱,诸岭绵延;九脉汇聚,飞瀑流泉;烟雨晴岚,云海变幻;林木蓊郁,翠黛无际;因东汉葛玄修道于此,羽化登真于峰巅,魏晋时乡人即辟筑石庵祭祀奉礼。《葛仙山志》概括山中历史人文,称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此山不仅丹台耸云,山川灵毓,且神仙威名灵响四方,古今称颂!形成有斋期开山门、关山门的宗教活动方式,传承道教灵宝派的斋醮科仪内容,曾获唐懿宗、宋徽宗、宋理宗三帝赐封,宋王安石、明费宏、夏言三相登山朝谒瞻礼,历任邑宰循例祭祀。三国以降,香讯盛况如云,道流绵延至今。

一、文化底蕴浑厚的江西铅山县

我这是第三次到铅山县登临葛仙山圣地了。第一次是在1998年11月,那是慕名专程赴境参访。此前1993年5月,铅山县委统战部和宗教局的负责人曾专门到北京,来中国道教协会介绍山中的建设和道教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的情况,使我对葛仙山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第二次赴山,是2000年4月。我在龙虎山中教事完毕,因念旧地友人,忆登山雅趣,即与汪华光先生联络。承他之情亲自带车到鹰潭的宾馆接我,于是转道登山。此次赴山之所以从行,是因2004年5月在江西庐山举办两岸三地道教界纪念吕祖诞辰1206年活动,28日我乘间隙再登葛仙山。

铅山县境不仅有道教圣地葛仙山,还有名士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论辩心、理之学,开一代新学风的鹅湖书院。据《铅山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铅山地属闽越,因其地富有铅、铜矿藏,唐时在其地设铅山场开采。五代时扩大铅山场开采,故于保大十一年(953)升场为县。宋开宝八年(975),铅山县曾直隶京师。这里确曾是骏才辈出,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从人文的角度,留传至今的佳话有:隔河二宰相:指南宋陈康伯和明费宏;百里三状元:指北宋刘辉,元李谨斯,明费宏;一门九进士:指北宋赵士祁及其子孙八人。从地理的角度,她西接赣地贵溪、弋阳,北连横峰等地;南部紧邻则是闽北崇安、光泽诸县的地域。其地处武夷山脉,物产丰富。铅山县城称河口镇,位于铅山县境北部,《辞海》载:河口镇名,在江西省东部,信江上游。信江,是江西省境内的五大河流之一,其源于铅山县西北;经县境与域内源自武夷山脉的多股内水汇而成之铅山河,合流而东去鄱阳湖。信江与铅山河交汇处,就是河口镇。古代河口镇是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号称八省码头,为江西省四大名镇之一。

第一次赴境时老朋友汪华光先生即带着我去转了几处地方。参观了距县城15公里处的鹅湖书院,这是儒生重视的圣地。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廉、陆九渊、陆九龄在此聚会,高谈阔论,各自发表高见,相互研讨学问。发挥古圣先贤的文章奥意。也许这就是今天学者们所谓研讨会的启端吧?其后信州刺史杨汝砺在此筑四贤祠以为纪念。淳佑十年(1250),朝廷命名其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因其地旧名而称鹅湖书院。书院建筑背山面畈,占地约5400平方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仪门、右礼门。建筑共六进:头门为第一进建筑;青石牌坊,上题有斯文宗主四字;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旁各有一碑亭;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廊;会元堂五楹;御书楼及东西两廊读书号房各20楹。建国后1957年、1983年均有国家拨款重修。1959年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县城中河口古街。河口镇之古街道由东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筑,旧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长约2.5公里,街道平均宽6米。路面用长青条麻石铺砌而成,石铺路面上布满了车辙。古街道两边尚存旧店铺450多家,多数保持了明、清建筑的特色,由于年久失修已呈破败之象,急需保护。记得当年由铅山回京,曾与汪华光先生两人合写一篇题为《历史 width:600px;">

以上就是登山忘俗·临水怀古—三登葛仙山有感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1246.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