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这次的党课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讲座的形式、录像的形式、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鲜活的体验样式,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了解党,了解中国历史,更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讲座人旁征博引之中切实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和它全心全意
这次的党课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讲座的形式、录像的形式、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鲜活的体验样式,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了解党,了解中国历史,更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讲座人旁征博引之中切实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和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风采,党课学习心得体会。党的事业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次的党课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和信念。
下面就谈一谈我参加完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对党的进一步认识。
这次的党课学习,讲座人分别来自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各个单位,水平都非常高。在他们的讲座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理清了一些原来自己对党认识中的误区。他们的精彩讲解,常常赢得阵阵掌声,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党史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再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使我更深深的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确是一个伟大、光荣、优秀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党的性质的概括。从这之中,以及党课上生动的讲解之中,我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它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而改革开放二十年间,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之后,十六大修改的党章中又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努力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认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地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不断发展着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也就是对党领导中国建设的进一步了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标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党的领导。正如xx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说的,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中国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如果我们把自己等同于民主社会主义,甚至像有的学者所讲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那无疑是贬低了我们自己的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和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决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维护统一、走向富强、实现和谐的正确道路。
但是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并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