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城市建设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北京市应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以及增加绿色就业机会将低碳发展纳入可持续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低碳 发展方式 低碳城市 能源结构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自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截至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被广泛引用的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从这一论述出发,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与目前开展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是一致的,是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和扩展。从操作的层面上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快增长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到2025年物理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供暖的大规模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核电特别是三代核电和四代核电:公众的意识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
低碳经济应该包涵四个维度的内涵: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低碳经济一方面对于人文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约束:另一方面强调碳排放约束不能损害人文发展目标,其解决途径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等手段提高碳生产力。从短期来看,可以在不改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产出效率,实现相对的低碳排放: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能够借助清洁能源替代、低碳技术应用等手段实现一国碳排放总量的绝对下降。低碳经济是一种兼具“效率”与“和谐”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地位,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需求,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济社会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
二、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现状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在2008年,城市已经聚集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也达到近45%,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左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需求,能源总需求势必快速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脆弱性不断显现并且有加剧的倾向。近半个世纪以来灾难性气候事件明显增多,频率加快,危害程度加深,而城市因为其特殊地位在此类事件中受到的影响最大。2005年肆虐美国新奥尔良城的卡特里娜飓风和2008年上海市遭受的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世界大城市,属于受大气褐云影响较为严重的热点城市,这种云团对于气候、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造成这种城市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城市的有效管理缺失。而城市丰富的资源、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机会。
低碳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践层次,除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上探讨低碳经济之外,还可以建立低碳经济区、低碳城市、低碳社区等。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如上海、保定、吉林等已经开始了低碳城市的试点。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碳强度是城市实现低碳转型的四个方面,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相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终端能效、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比例,是城市低碳转型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城市要实现低碳转型,城市中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必须转变。低碳城市以低排放、高能效为特征,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是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结果,主要体现在低人均碳排放量和提高碳生产率上。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广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竞争力”概念,建立
[6]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