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经济 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实施这一监督机制来讲,从总体来看,达到了上述目的,但从局部或具体审计项目来看,存在一些审计失败。本文拟就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失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磋。 一、审计失败的内涵
经济 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实施这一监督机制来讲,从总体来看,达到了上述目的,但从局部或具体审计项目来看,存在一些审计失败。本文拟就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失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磋。
一、审计失败的内涵
所谓审计失败,一般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就审计失败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或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不满意,主要指未达到审计的目的;二是群众不满意,主要表现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问题 上,未能公正、公开披露;三是被审计人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以及 企业 政绩自我认为未能适当反映。由此形成多方舆论评斥审计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 影响 ,构成了审计失败。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
在审计实践中,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审计的失败,其情况复杂,成因多样。况且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受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出具审计结论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在短时间内要就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各项经济指标的认定和企业潜在风险,作出一个准确的定量定性结论,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容易导致审计的失败。
(一)外部原因引起的审计失败
1. 领导干部干预审计活动,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对审计活动的干预。一般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领导干部,其关系网非常复杂,如果遇到一个左右逢源的领导,他将或明或暗左右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给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2. 受审计执法范围的制约而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审计法》的规定上。《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活动必须在属地管辖范围内进行执法活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涉及的领域宽阔,何况有些业务并不是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就可以终结,而外延至不属于审计管辖的地域,由此引起审计执法区域的限制,导致审计对跨地区的业务难以查清,由此导致审计失败。
3. 现行干部考核程序、任免手续、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不利于审计。按规定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做不到。干部的考核、任免、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保密性,况且还要经过一级组织审批,它不可能将党委的人事决定事先公开,或告诉审计部门,达不到“先审计,后离任”的规定。由此出现了国家制度的碰撞,导致有些干部离任又任命后,审计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未使用或免去的干部,审计后其政绩又十分突出,导致一些干部没有合理使用, 社会 舆论反响强烈,审计自感有失公正,由于制度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二)内部原因导致的审计失败
1. 或有项目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或有损失、坏账、担保、非正常债务等事项,财务部门如果不充分披露,或故意隐瞒,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审计终结后有时会突然暴露,或是形成经济纠纷,或是引起民事诉讼,或是造成坏账损失,若金额巨大均会否定原审计结论,导致审计失败。
2. 重大违纪 问题 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这主要是指,在 经济 责任审计中,某些财务人员主办或参与设立的“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私存等违法问题,一般人理解更多的是属审计监督。在审计之后,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只要出现上述问题,哪怕很小的违法问题,而审计结论没有揭露,都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造成的审计失败。
3. 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上失误与疏忽,导致审计失败。在审计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手段和业务素质的限制,或是责任心不强的缘故,都会使审计事项偏离实际,得出与事实相悖的审计结论,引起审计争端,造成审计失败。
4. 审计覆盖面的限制,导致审计失败。如果审计一个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大,经理(厂长)任期又较长的 企业 时,由于审计人员、时间、财力有一定的限制,审计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采取的抽样审计方式有时会有两种情况,导致审计失败。一是抽审的项目在审计结束后出现问题,对审计结论造成较坏 影响 ;二是已抽审的下属单位(即二级核算单位)出现问题,也会给审计结论带来一定的影响。
5. 审计回避制度的软化,导致审计失败。按《审计法》的规定,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有亲属关系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或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均应当回避。但在审计实践中,除亲属关系外,现今的朋友、同学关系十分复杂微妙,在其经济利益上的互利、冲突具有隐蔽性,审计机关难以察觉,造成该回避的未主动回避,所提供的审计信息有失公正。
6. 执法不力,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审计结论的下达没有很好地执行,致使一些违纪问题未从根本上扭转,在 社会 上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7. 经济责任的考核指标,主管部门从总体考虑下达了定性定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指标既包括全民,也包括全社会,如人均收入、劳均收入等是汇总各行业各种经济成份的综合数字,其中的准确性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审计难以剔除这些不实部分,在群众中产生异议,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由此存在审计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自身不利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1. 某些企业管理人员,钻 法律 政策的空子,浪费国家资财,群众反映强烈,但审计又基于没有政策依据难以定性处理。如信息费、咨询费、手续费的支付究竟在什么范围适度,多大金额适当,无具体依据,发现某些领导借机舞弊,群众意见大,审计难以监督,造成审计失败。
2. 内控失灵,产生舞弊,形成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在任领导主要精力抓经营,放弃了内控的监督约束机制;或是一些武断跋扈的领导,感到内控碍手碍脚,使原本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而我行我素;或是经济萎缩,濒临破产的企业,人心涣散,内控制度也随之弱化消亡。上述问题均导致企业舞弊产生。其次 会计 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各方面遗留问题堆积如山,往往在有限的审计力量和时间内难以追溯,或发现舞弊问题难以查清,导致审计失败。
3.国有资产恶意经营,资产损失严重,审计难以监督,导致审计失败。某些国企领导干部受命于危难之时而对企业失去信心,或是接任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时就抱有捞一把的心态,致使企业资产遭受严重损失。如某商贸流通企业,在市场疲软之际,将五金、百货价值达200万元的商品两度削价,由个人一次性收购仅作价9万元,变相削价使国有资产遭受严重流失。又如某储运公司由于恶意经营而使大量资产闲置,或是被法院保全而扣押,或是将一辆汽车当一辆马车来处理,随意出售国有资产,损失惨重。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明知不合理、不合法,但审计又难以作定性处理,导致审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