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规划报告 规划报告 关于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讨论稿) (20xx年3月14日在县十---届人大---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00委关于制定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规划报告
规划报告关于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讨论稿)
(20xx年3月14日在县十---届人大---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00委关于制定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五年来,在中共00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紧紧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围绕“三城一县”的宏伟目标,抢抓争上,务实真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从“九五”期末的47029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47688万元,年均增长14.4。财政总收入从“九五”期末的6003.9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7168万元,翻了1.86番。规模工业产值从“九五”期末的63960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92818万元,翻了---番。“十五”期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0846万元和29824万元,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162.5和80.3。
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五”时期,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950万元,较“九五”时期多102470万元。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县城客车站建设;建设通乡油路82公里,实现了7个乡(镇)通油路;建成通村公路192.5公里,通村公路率达到80;到20xx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8公里。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成花马冲水库、五子登科水库等一批骨干工程建设,完成瓮福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红岩引水工程和醒狮镇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等,建成“三小”集雨节灌工程3155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4万亩,解决了9.99万人的饮水困难,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和农村人饮解困数在“十五”期末分别达到7.57万亩和6.5万人。基本建成了市民广场、兴龙路、金龙路和腾龙路,新增路灯300余盏;对北门街、解放街、民主街实施了道路改造,对县城原酒厂片区、县城北部片区实施了房产开发改造;完成县城供电城网改造二期工程,提高了县城的品位和档次。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谷脚石板街、哪旁中兴路、醒狮正兴街、湾寨带棚市场、羊场农贸市场建设等。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累计完成造林34.5万亩,落实森林管护面积9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57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沼气池7160口,绿色龙里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累计建设和改造中小学校舍3.089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了157个“文明新村”,深受农村群众的好评。
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调整为20xx年的--:--:--。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吨。畜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xx年上升了9.07个百分点,达到36.2。工业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医药、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相当于四星级的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度假、休闲山庄8家,5年旅游总收入累计达9643万元。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和促进了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旅店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项目聚集区经济带动作用显现,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2.38,比“九五”期末的-----增加了----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从--提高到--。
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活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进展,全县26户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改制面达100。农
规划报告第2页
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免除农业税,认真实施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完成了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以部门预算管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组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运作程序,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积极参与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5年累计引进到位资金109127万元,比“九五”净增63003万元,增长136.6。五、新阶段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5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700万元,共解决1.1万人的温饱问题,帮助1.5万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万元,1个一类贫困乡、10个一类贫困村整乡整村越过温饱线,基本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五项目标”,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认真推行和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政策,把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了定期救助范围。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逐步好转,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0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0人,失地农民就业4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三条保障线”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九五”期末的----元和1375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7216元和2028元,年均分别增加----元和130.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九五”期末的11998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22700(统计局:22800)万元,增长了90.03(统计局提供)。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加快龙里中学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同时,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到“十五”期末,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了2068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216人,5年累计培训职业技术工人2610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科技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发展进程加快,完成了县城图书馆建设,完成160个农村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点)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3,成功举办了第一、二届中国贵州龙里苗医药文化博览会。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地氟病防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地阻击了非典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建立,疾病发病率、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保护。大力倡导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了00新世纪第一、二届体育运动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面推行了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了“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九五”期末的12.89‰下降到“十五”期末的3.92‰,年均下降1.79个千分点,20xx年年末总人口为20.15万人,比“九五”期间少出生了1.41万人。以“一控双达标”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关停“十五小”、“新五小”企业14家,投入环保资金4000余万元,安装并启用污染治理设施87台(套),全县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得到较好的维护。与此同时,全县人事、档案、信访、审计、监察、质监、气象、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xx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县内生产总值147688万元,增长15.5,其中,一产业20210万元,增长5.7。二产业103568万元,增长17.7。三产业23910万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7168万元,增长19.3。工农业总产值267236万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总产值225690万元,增长18.4,规模工业产值192818万元,增长20.4。农业总产值41546万元,增长8.8。粮食总产量81844吨,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06万元,增长4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6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028元,增长9.3。全县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跨越,我县连续四年获得全州县市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
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加快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机遇。“十五”期间,龙里能够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认识并